硝烟弥漫,尚未清扫的战场之上遍地尸体,战死的将士们倒在烧焦的战旗和破败的兵车旁。
这里是晋国最西北的边界线上的咽喉,整个大晋西北的大门,顿州。
在霍家军和北渊大军僵持整整一年之久之后,边关图被泄露,北渊主帅深夜带两千精兵夜袭晋军大营意图烧毁霍家军粮草,不料霍家军早有准备,两千精兵被尽数剿灭,主帅带领少数残部逃往瓜州方向,霍家军以雷霆之势连夜出兵,北渊大败,后退三百里,签订十年不战条约。边关至此获得十年安宁。霍家百胜之师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可这一战,却令霍家军元气大伤,霍家军主帅,年过五十的霍老将军身受重伤。霍家四个儿子二死二伤,就连霍家最小的小女儿霍晏清也在最后追杀逃兵时下落不明,待找到时只剩一具被野兽啃食残败的尸首,霍家人只能靠她身上剩下的贴身玉坠识别身份。
与此同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晋国京都昭京。
晋国四十六年,帝四子凉王私自于京都屯兵,勾结左相,围兵太和殿,意图篡位。太子带羽林卫勤王有功,诛凉王于殿前,然凉王私通贵妃,早已给皇帝下了奇毒,皇帝不治身亡。随即太子登基称帝,然太子太和殿一战后受重伤不起,太师暂理朝政。
一时间,太子忠勇之名盛行,而更受人盛赞的是太师的足智多谋。
太师治理朝政有方,短短两月时间便动手清理完凉王余党,又大兴科举,从学子中选拔新的官员,以最快的动作让京都恢复往日繁荣,成为历史上最快平息叛乱的一次。而朝中收到边关大捷的消息后,太师却以京都失防之名急召霍将军回京。
百姓不知其中曲折,朝中官员却不得不多想,太师五年前入朝成为太子少傅,教导太子及诸位皇子,五年间从不亲近任何一个党派,无论太子党还是凉王党。眼下先皇驾崩,新皇登基便称病,太师摄政。此时召霍家回京,不免被人认为是想处理掉这个又打下一场胜仗的武将世家。
“新帝登基,召霍家回京。”边关战事刚结束,便收到来自京都的急召,霍老将军接到圣旨后召集了霍家人。
“父亲,朝中局势未明,此时回京,恐有诈啊。”霍家长子霍启明拖着还未痊愈的伤来到霍老将军的营帐,先帝驾崩太过突然,霍家又因边关战事大伤元气,贸然回京,不知等着霍家的是封赏还是灭顶之灾。
霍老将军眉间满是坚毅,霍家几代守护这片土地,无论是哪代君主在世,霍家效忠的是天下百姓,也正因此,霍家的声望远大于那些王公贵族,毕竟百姓都知道能让京都安然无恙的是英勇奋战的霍家军。“我霍家世代忠良,戍守边关,现下边关大捷,回京述职也是应当的”说完,霍老将军的眉眼间多了几分哀痛,“更何况,我霍家军战死的将士们也该魂归故土。”
“那顿州该交由谁管辖?”霍家最小的儿子霍启朗问道。
“诏书中说会交由新任车骑将军接任,这位车骑将军据说是原来归德将军治下的陈都尉。归德将军协助叛党围兵太和殿,死在了叛乱当场,陈都尉便接任了他的职位。”霍老将军不免皱眉。
霍家军对顿州付出了大量心血,甚至三个孩子丧身边关,此时战事刚休,这位太师便派人取代了霍家边防,恐怕霍家回京面临的是比边关还要危险的情况。
“这位太师未免欺人太甚,启怀和启延尸骨未寒,清儿甚至没留下全尸,将士们为了大晋奋力厮杀,他竟只想把我们除之而后快吗?”霍启明的妻子裴婉姝忍不住忿忿不平。
“婉姝,慎言!”霍启明急忙拦着口无遮拦的妻子。在霍家自己人面前说说也就罢了,若被有心之人听去,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堂中众人不免一阵沉默,霍家为了大晋鞠躬尽瘁,可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霍家百战百胜的战绩后是君王越来越深的猜忌,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监军,再到现在的交出顿州。无论是驾崩的先皇还是摄政的太师,可以看出朝中对霍家的容忍越来越小,霍家人的心也在一次一次的试探中越来越失望。
霍老将军将手中诏书放在一旁书案上,对众人道:“我们效忠的是谁你们忘了吗,是天下百姓,若我们因猜忌便退缩,那谁来保护我们大晋子民,边关百姓又将如何安居。此次回京须谨言慎行,看京中形势如何再做定夺。”
“眼下重要的是带我们死去的将士们,荣归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