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庄尤其注重笼络年轻有为的官员,他在司天台专门设置一处殿堂,称为“星象研习”,名义上是邀请列位对五行又兴趣的臣子来研习甜文,实则他会通过对谈筛选可用之人。
他想要在司天台周围布置隐秘法阵,用作预警甚至关键时刻张开成为屏障。为避免引人耳目,他甚至在司天台连办了几场祭天大礼,借此机会将一些关键咒诀伪装成祭天法器,安置于司天台周围。
之后,他又以“保护国之重器”为由,向皇帝请求增派侍卫。同时,他在这批新入司天台的人侍卫中,秘密挑选了一批人,培训为私人卫队。
他的心腹,大多出身低微却能力出众,张玉庄给了他们崭露头角的机会,他们自然也投桃报李,忠心耿耿。
张玉庄始终是那副进退有度正直高雅的模样,却润物无声地将自己在这个王朝的地位一提再提。
等其他皇子和大臣意识到时,六皇子在朝堂上的每一句话都需要被认真对待了。
然而,他依旧千寻低调,仿佛一切未曾改变,甚至几度压下更换太子的奏书。
百日。
他落实了许多。
“弟子背完了。”
宁恙的声音将张玉庄的思绪拉了回来。
他抬起头,目光不经意间与宁恙相遇,四目相对一瞬,宁恙眼中闪过期待和紧张,但张玉庄很快移开了视线,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很好,你可以走了。”他说,声音平静得可怕。
脚步声渐渐远去,张玉庄才允许自己靠在桌边,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他甚至不止一次想过,要在这王朝的权力中心追求平衡每一步都需要走得万般精妙。
皇帝因着少年征战落下许多病根,身子大不如从前,几次起了改换太子的心思。
是以,张玉庄不能再进一步了。
他需要将自己的势力维持在一个刚好的平衡点上——再往上,就必然卷入夺嫡之争,成为他人必须要拔出的眼中钉;再往下,又无法确保有足够的权利来扛起“保护”二字。
张玉庄的目光落在墙边书架上,那里有个精致木盒,里面装着一封早已写好的密函。
他一直在暗中寻访名医,绞尽脑汁地为张怀安调理身子,每一次见到太子身体有所好转,他都会暗自松一口气。
张玉庄知道,只有确保张怀安能够顺利登基,他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真正的计划。
挑选进司天台的道童中不乏天资聪颖之辈,日后也能挑起司天台大梁。
除开这些原因,张玉庄清晰地意识到,若是再往这权力场前进一步,他就要彻底脱离修道之人这个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