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渡 (第1/5页)
高建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北屯往上十几公里的额尔齐斯河上游,有个古老的地名叫锡伯渡。它一度易名齐伯渡。兵团将它收入后,易名西北渡。它现在则又恢复成锡伯渡这个称谓了。
以上三个地名,都曾经在中国地图上出现过。
锡伯渡与锡伯人那一次迁徙新疆有关。
18世界中叶,清廷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从东北沈阳一带17屯中抽调1020名锡伯族青年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分两批来伊犁戍边。
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天,第一批出发的人,通过蒙古大草原从科布多翻越乌尔莫盖提达坂后进入阿勒泰。其时正值初夏,额尔齐斯河春潮泛滥,无法渡河。他们所携带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而且人马已经十分疲惫,遂决定在此做短暂停留。半年以后,才渡河而过。
锡伯人渡河的这个地方,遂成为前往阿勒泰城时必经的一个渡口。
直到北屯公路大桥修筑以前,它一直是这样。后来大桥修成后,它完成了摆渡车辆的使命,主要用于摆渡前往阿尔泰山夏牧场游牧的哈萨克族人的畜群。
兵团农十师新闻中心主任小于,拿出了一沓他在锡伯渡拍摄的照片,并且为我讲述了上面所谈的锡伯渡的来由。
照片上的锡伯渡的艄公,剽悍、雄壮,年纪六十岁上下,手拄着路旁的“阔乡牧道”字样的石头路标,眼望大河,一副沉思的样子。
艄公叫莫合买提。
指着照片上的艄公,我对小于说,锡伯渡我知道一点,这个艄公的父亲是山东人或者河南人,是在那遥远的年代里,步行走了三年,才从口内走到新疆,然后继续北上,走到额尔齐斯河边,走进一家哈萨克帐篷,被招赘为婿的。
我的话令小于大大地吃惊,他说艄公的父亲确实是山东人,他也是最近才知道这件事。他不知道我为什么四十多年前就知道这个家族的秘密。
小于在锡伯渡长大。他是兵团的第三代了。
我在白房子当兵的时候,我们班有个民族战士叫阿依同拜依,他就是这锡伯渡的人。按年龄推算,他应当是那个从山东过来入赘哈萨克毡房的老艄公的孙子,是眼前这个老艄公的儿子。
我正是从阿依同拜依的口中,知道这个家族秘密的。
阿依同拜依是哈萨克语“三个巴依”的意思,他说他出生的时候,恰好有三个巴依从他家门口走过,于是老人为他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阿依同拜依的姐姐,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