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说得不错,所以咱才会把迁都凤阳之事搁置,想慢慢的看看其他地方,但自去年国子学事件后,咱就发觉这江南之地如同一张罗网,紧紧缠绕着我大明朝堂,咱就知道,这迁都之事刻不容缓了。”
朱元璋从桌旁站起,背负双手走到窗口,重重吐了口气,就仿佛,他已被束缚许久。
陆羽自然能理解,余熂自杀了,国子学事件的幕后真凶——江南士族却并没伤筋动骨,为摆脱这些人,迁都北上是必然选择。
“起初,咱回想起你所说的靖难之事,那时老四将都城迁去北平,于是,我也派人前去北平查探,想看那里适不适合作为迁都选址。”
朱元璋又叹口气,兀自摇摇头道:“只可惜,蒙古人压根不会经营,北平虽是元大都,却连几座像样的宫殿都没有,仅有的几座宫殿,也都毁于战火之中,若要迁都北平,怕整座城都要重新修建,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大明的国库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说到这里,朱元璋回过头来:“因此,我才召你来,想问问你的看法。”
没钱还想迁都,你这要求还真不低。
陆羽苦笑两声,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陛下以为,一座城池被定作都城,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朱元璋眉头一紧,正要开口,却已有人抢先发话道:“作为都城,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首要便是有天险可守,确保足够安全,第二点,便是经济不能太差,都城附近要有农耕基础,要有鱼米之乡,能源源不断供应粮食。”
朱标的回答,立即驳得朱元璋响应道:“不错,我儿思虑周详!”
夸赞完朱标,朱元璋埋头稍作思虑,说道:“依咱看,最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便是长安、开封二地!”
作为唐宋两朝的都城,这两座城池,自有其地理上的优越性。
这其中,朱元璋最看好的,还是长安。
八百里关中平原,保证了经济民生,潼关天险,又保障了都城安全,这座城池,孕育了秦汉隋唐四大帝国,承载了华夏民族最最辉煌的过往。
而开封城,地处中原要地,又是北宋都城,将之定为国都,也象征着中原大地重归汉土,彻底扫平外邦遗毒。
这两座城池,各有优劣,朱元璋一时难作决断,便将询问目光投向陆羽。
然而陆羽却蹙眉摇头道:“实际上,无论是长安还是开封,都不是上佳之选。”
“此话何意?”朱家父子大是不解。
“若在数百年前,这两地或可算是国都必选之地,但经过这数百年的时间,这两地的国运气数早已耗尽。”陆羽叹了口气,他给出的解释,实在玄乎又玄。
若是其他人说出这种话,倒还有说服力,可偏生陆羽来自后世。
朱标瞟了瞟陆羽,颇为惊讶道:“先生那个时代,也讲究这国运气数之说?”
“额……”
陆羽干咳两声:“国运气数太过缥缈,一时难以解释清楚,这样吧,我说点更实际的。”
他大袖一挥,将手背到背后,清了清嗓门,道:
“简单来说,决定一城好坏的,不只是地理条件,古人言‘天时地利人和’,这人和就不提了,除却地利之外,还讲个天时,气候状况,降雨频率,平均气温,这些都会影响一座城池的好坏。”
“就拿那长安示例,盛唐之时的长安城,和现在的长安,在气候状况上可大有区别了。”
朱家父子听得一脸迷惑,朱标好奇道:“这气候无非冬冷夏热,还能有甚区别?”
陆羽伸出手指轻摇道:“区别可大了,盛唐时期的长安,气候闷热,降雨充足,白居易诗中有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足可说明那时的长安城,与现在的长安大有区别。”
“再者说,盛唐之时,南方远未开发,经济和农耕水平远低于关中,但此刻,江南一带水土丰饶,无论粮食产量还是交通水平,都比长安要强,若要迁去长安,无异于自缚手脚,于大明发展不利。
而且陛下莫忘了,就在盛唐时,长安君臣也经常要去洛阳就食,陛下莫不是想做个乞丐天子?”说道最后,陆羽突兀的笑了,朱元璋原就是个乞丐,这个乞丐天子的名号好像正适合他。
听到陆羽这话,朱元璋肉眼可见的脸一黑,连忙岔开话题问道:“那开封呢?”
“开封……”陆羽朝朱标望了过去道:“太子殿下可还记得,你曾经去过开封。”
“两年前,本宫曾去开封治水赈灾。”朱标点头。
“这便是开封府的最大弊端,黄河水患远未平息,指不定哪日便要决堤泛滥,将都城定在那里,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说着,陆羽又望向朱元璋道:“除非陛下想时不时游一圈泳,否则还是避远些的好。”
“可开封有黄河天堑,可抵北方强敌。”朱元璋仍有些不服。
“大宋当初也是这么想的,可结果如何?而且如今小冰河时期就要来临,届时气候转冷,黄河极易结冰,那结了冰的黄河,北敌铁骑可畅通无阻,如何还能算作天堑?”陆羽嗤笑一声道。
“小冰河时期?”朱元璋又听了个新名词,也顾不得陆羽的嘲笑,当即问道。
陆羽只好细作解释:“所谓小冰河时期,是指全天下气候大幅度转冷,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怕这两人听不懂,他又举例示之:“秦时《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在周朝时,黄河流域还广泛分布有犀牛、大象等诸多动物,但现如今,这些动物全都不见了,这正是因为气候变冷,这些喜热动物只能南迁。”
“一旦冰河时期出现,气候大幅降低,粮食必然歉收,到那时,朝廷收不上税,必然会走向衰败,而且,彼时北方草原也会因为气候转冷出现草场溃缩的状况,导致游牧民族无法生存,只能南下中原,靠劫掠过活。”
听到这里,朱家父骇得心惊肉跳,他们哪还顾得上迁都之事,忙追问道:“当真有如此可怕?”
“这是必然结果,毕竟无论是谁,都想活着,而草原忍想要活下来,只能南下劫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年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到三国西晋、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年,而这第四次小冰河时期……”
陆羽没有把话说完,但他相信朱元璋能猜得出来。
果不其然,朱元璋面色大变,惊叫道:“这第四次小冰河时期,便是我大明?”
“不错,而且陛下应该看得出,这前三个小冰河时期,都发生了什么?”陆羽点头道。
朱元璋还没开口,已被朱标抢答道:“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