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重启大明宝钞(2 / 2)

🎁美女直播

陆羽顿时有些无言,不过还是实话实说道:“杨寓又名杨士奇,乃永乐朝的内阁首辅,三杨之首,为永乐盛世出了不少力气;而黄观更是科举奇才,有明一朝,就只有两人连中三元过,其中一人就是这黄观;至于那方孝孺嘛……”

陆羽对几个生员的推崇,让朱元璋十分诧异。

他立马生出猜测:“难不成这几人在我大明……都是卓有成就之人?”

陆羽最大的优势,便是通晓历史。他肯冷眼相待,想必这几人都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被他猜中,陆羽也不辩驳,连连点头承认:

“这杨寓在后世,可是宰辅重臣般的人物,他为后来的大明盛世立下不小的功劳。”

“而这黄观,也是青史留名的忠义之士,他更是科举奇才,年纪轻轻便是三榜状元。”

“至于那方孝孺嘛……”

说到最后一人,陆羽稍有些犹豫。

毕竟方孝孺后来为朱棣赐死,虽有忠义之名,却也因跟齐泰、黄子澄等人走得过近,无端失了些声名。

想了想,陆羽还是照实道出:“陛下可曾记得,我曾向你提过,建文帝朱允炆身边,有三大谋臣。”

朱元璋立时惊叫道:“这方孝孺该不会是你说的‘建文三傻’之一吧?”

他的脸色立即拉了下来,你小子举荐谁不好,举荐个这样的人。

陆羽忙解释道:“这方孝孺确是所谓‘建文三傻’之一,但他与黄、齐二人不同,他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况且此人忠肝义胆,在靖难之后,仍誓死效忠建文帝,因不愿给朱棣草拟圣旨,被诛灭十族!”

“十族?”朱元璋惊愕道,虽说历史上常有“诛九族”之说,但真正落实这刑罚的,其实并没几个,而这方孝孺竟然被诛十族,可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唏嘘一叹,朱元璋不无感慨道:“此人倒是个忠义之士!”

陆羽赶忙点头:“方孝孺忠心耿直,又兼才学过人,若是陛下知人善用,定是大有可为!”

朱元璋敛目深思,片刻后点点头道:“你所说几人,确是名扬青史的有识之士,他们既精于算道,想必能妥善管理印钞之事。”

陆羽刚要拱手谢恩,朱元璋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他几人当下只是国子学生员,未经历练,也未在仕林中杨名,若任他们做这新衙门的主官,怕是要引起朝堂纷议的……”

话说一半,朱天子挑了挑眉,拿戏谑目光在陆羽脸上扫了一扫,眼神中颇多暗示。

陆羽哪里不懂他的心思,无奈拱手道:“臣可兼领这主官之职,率领这几位学生共管宝钞之事!”

学生们没资历,也只有他这老师出场撑门面了。

朱元璋打的就是这个念头,闻言拊掌大笑道:“有你在,咱就放心多了嘛!”

陆羽暗下连翻白眼:“但我可提前说好,我对这印钞之事其实懂的不多,只能给点意见,具体的事,怕还要这些学生多多操持。”

总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不是!

朱元璋连连摆手道:“有你坐镇,咱放心,具体如何操持,任由你分配做主便是。”

事已谈妥,他再不给陆羽反悔的机会,当即拍拍屁股离开,独留陆羽兀自叹气:“好容易闲了几天,又摊上个苦差事……”

……

朝廷财政吃紧,既然打定主意要重启宝钞,朱元璋是一刻都不愿耽搁。

若依他自己性子,和陆羽谈妥之后,当晚回去便要拟旨定诏,但这么大的事,也不好独断专行,总得考虑朝臣们的意见。

想也知道,朝臣们自然是不会答应的,因此,朱元璋得给自己找个帮手说客。

第二天一早,他便将胡惟庸叫来了武英殿,不管心里怎么想,但明面上,这君臣二人依旧是相处得宜,关系融洽。

是以,胡惟庸还没拱手行礼,朱天子便笑着摆了摆手,温声道:“胡相,今日召你来是有大事与你商议。”

胡惟庸自是不明就里:“请上位吩咐。”

朱元璋笑着道:“近来西南战事又起,朝廷国库吃紧,咱打算建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宝钞,你怎么看?”

此前朱元璋也曾张罗过印钞之事,只是干了一半被陆羽劝止。

胡惟庸只知其事,却不知内因出在陆羽身上,此刻闻听朱元璋要重启大明宝钞,他大是震惊道:“上位,发行宝钞可不是小事啊!早在宋时,朝廷便发行过纸钞,唤曰‘交子’,只可惜,交子推行不久,便大幅贬值,后来竟贱如白纸,这交子非但没能助宋廷摆脱财政困顿,反而遗祸民生,败坏朝纲。”

说到这,他顿了顿,谨慎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望上位三思!”

胡惟庸并不知道这宝钞是否像那交子般注定失败,但既是朱元璋筹谋之事,打个阻总没错。

若这宝钞当真能解朱元璋燃眉之急,他此刻劝阻总不会错,即便这宝钞将来失败,他这时的阻碍,反倒给将来留了后路。

他一心只为自己思量,却是没留意,听了劝阻的朱元璋非但没怒,反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嘴角。

朱元璋早等着这一出,闻言立马说道:“交子之事,咱自是知道,可交子是因滥发滥印才会贬值,咱这大明宝钞,不会重蹈覆辙!”

说着,他将手一端道:“咱已思虑过,这宝钞若交给朝廷印发,将来多半会因国库吃紧而滥发滥印,因此,咱打算让这宝钞提举司独立于朝廷之外,只受朝廷监管,却不受朝廷控制,该印多少宝钞,只凭提举衙门自己做主,任何人不得置喙!”

你不是拿交子示警嘛,正好顺势提出独立衙门之事。

胡惟庸先前还一脸阴郁担忧,一听这话,却是眉心微颤,嘴角不经意间微微咧起,他再没应话,却是眼珠乱转,一副思虑姿态。

朱元璋却好似耐不住性子,径直便将心思道出:“这宝钞提举司不受朝廷管控,想必不容于朝廷百官,咱寻思先找你通个气,有你胡相点头支持,此事必成!”

这话倒是真情实感,他朱天子本就乾纲独断,再加上个当朝宰辅,两人凑一块,已是朝堂大半边天了,任其他人再怎么反对,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