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期门郎“比郎”,而羽林郎“次期门”,那么二者都跟郎官相去不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支禁军是从郎官衍生出来的。从事宿卫的郎官,本来也是一支武力,曾组成为一支专门的“郎中骑”。刘邦麾下的郎中骑战斗力极强,是汉军主力1。刘项相争而项氏惨败,获得了项羽尸首的人有五:“王翳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2。五人中一位是郎中骑,两位是郎中,占了五分之三。可见郎官的战力不容小觑,抢尸首胜人一筹。入汉以来“郎选益杂”,郎官来源多样化了,来自士人者与日俱增;其“禁军”的性质开始淡化,“文官预备役”的色彩浓厚起来。这也是需要另创期门、羽林的原因之一,王朝以此来维持一支既有士官身份、又具有武装性质的“郎”军的继续存在3。
期门郎后来改称虎贲郎。《续汉书·百官志二》:“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羽林郎,比三百石。”可见虎贲郎、羽林郎跟郎官一样,都是“比秩”。而且东汉虎贲郎,有比六百石、比四百石、比三百石、比二百石4等,那么在等级结构上,虎贲诸郎也与三署诸郎同构。
东汉的虎贲郎、羽林郎仍保持了强烈的“武”性质,承担宿卫、逮捕、出征等事。对已不胜军事的虎贲郎、羽林郎,朝廷有时只发半俸,不发服装4。同时三署郎却已“文”起来了,成了文职官员的主要来源,其资位也高于虎贲郎、羽林郎,尽管两类郎官秩级相同。这一点还可以从赏赐制度看出来。东汉腊赐制度:“郎官、兰台令史三千;中黄门、羽林、虎贲士二人共三千。”5三署郎官每人赏三千钱,羽林郎、虎贲郎每人只赏一千五,差一半。“二人共三千”的表述也很奇怪,为什么不直说“人一千五百”呢?好像故意让俩人分钱、或一起花钱似的。猜想那也许跟羽林、虎贲的编制方式有关。
但虎贲郎、羽林郎还不只是单纯的禁军士官而已,在东汉,他们似乎也有选举资格。东汉的虎贲郎、羽林郎是可以买卖的:
1.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后汉书》卷五《安帝纪》)
2.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减公卿以下奉,貣王侯半租。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后汉书》卷七《桓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