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2)

🎁美女直播

山道上尘土飞扬, 马蹄声起,太阳还未追赶上来,天气还没那么热辣。

马车上的帘子支棱着, 两岸是一闪而过的葱绿山景。

罐罐带来的甜果儿太香了, 没一会儿年纪稍小的知文就频频去看他那满满当当的书箱,还不住地咽咽口水。

“这个给哥哥!”

“知采师兄, 这是你的!”

“知文师兄, 这是你的!”

罐罐将两个滚圆的红梨儿给魏承和知文知采, 又拿出一个最大的放到正在闭目养神的诸葛秀才手中, 乖巧道:“夫子,吃梨。”

诸葛秀才微微睁眼一看, 就见着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大梨子,遂笑道:“你的呢?”

罐罐抱着魏承的手臂道:“罐罐和哥哥吃一个!”

知文咬一口香甜水嫩的梨,边咀嚼边摆手:“不成, 不成,梨可不能分着吃。”

罐罐迷茫:“为什么呀?”

“分梨,分离。”

知文煞有其事道:“这寓意可不好!”

罐罐小脸一紧,拿过魏承手中的梨就丢在书箱缝隙里:“罐罐不要和哥哥分梨!”

又掏啊掏啊,拿出一油纸包滋味酸甜又爽口清脆的腌青枣儿, 紧张的看着知文:“知文师兄,哥哥和罐罐可以一起吃这个吗?”

“青枣自是可以的, 枣, 枣……”知文挠挠头,一时想不到枣的寓意,想到什么后又一拍脑瓜:“枣生贵子!”

魏承摇头失笑,知采则是毫不留情的大笑出了声。

知文反应过来什么,忙道:“对不住, 对不住,我说错话了。”

罐罐懵懵懂懂,看着魏承:“罐罐和哥哥枣生贵子,不好吗?”

魏承拿出一个青枣儿送到罐罐嘴里,笑道:“我们是兄弟,自然是用不上这句好话。”

又看知文,淡笑道:“枣的寓意也有旁的,魏承有一日看过这样的典故,常有学子下场之前,父母当煮一碗五枣茶,寓意为五子登科,早日高升。”

诸葛秀才点点头,又轻轻拍拍知文肩头:“知文,最近可是偷了懒,少读了书。”

知文忙正色道:“回夫子,知文知错了。”

知文和知采虽说是诸葛秀才的书童,却不是打小养在他宅院身边的孩童,这两人一个是镇上米行账房先生的儿子,一个是如意酒楼二掌柜的侄儿,平日里跟在诸葛秀才身边收拢收拢书箱,买买笔墨纸砚,再跟着认些字背些诗,等他们再大大还是要回到自家铺子做活。

读书人便是望万物都能起诗意,诸葛秀才有了几分兴致,道:“青枣,恰似小圆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1

“你们都背过许多诗,不如说几句沾枣又喜爱的,为师与你们讲解一二。”

知文和知采都说了两句,诸葛秀才笑道:“不错,不错。”

他看向魏承和罐罐:“魏承,你来一两句,叫为师听听。”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魏承一顿,又将整首诗通背了下去,“……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2

诸葛秀才在魏承背第一句时,眼里的赞赏就没消散过,论枣之诗那么些,魏承偏偏选了这首,这作何又不说明他心如朗朗明月,脚踏实地,务实诚恳。

“诗王这篇《杏园中枣树》作的实在是妙,欲扬先抑,欲取先与,之后几句笔墨又道出枣之气节又有哀怜同道之心。你出身寒门,以你的聪慧勤勉终有一日能入朝中登科为官,届时王孙贵胄,世家子弟,会让你应接不暇,为师也愿你能心有气节,不随波逐流,造福一方百姓。”

魏承敛神道:“学生记着了。”

诸葛秀才又看眼乖乖吃枣的罐罐,起了逗乐小孩的心思:“罐罐,两位师兄和你兄长都说了,你也背首诗给为师听听。”

罐罐腮帮还塞着甜枣,乖乖道:“可是罐罐不会背哦。”

“不会背,你便作一首听听。”知文捂嘴笑。

知采也笑着起哄:“罐罐可是咱们徽林私塾的小才子,来,来作一首!”

“罐罐是小才子?”

罐罐被捧的小脸抬老高,看一眼哥哥,又看一眼诸葛秀才,清清嗓子奶声奶气道:“枣枣洗澡,罐罐吃枣,一颗不够,十颗没饱!”

这话一出,几人当真愣了下,然后知文和知采都拍着手掌大笑出声。

诸葛秀才也被这首诗震了震,想来是他教书育人数十年,从未有学子在他面前作了这等诗。

罐罐不解:“哥哥,罐罐的诗不好吗?”

魏承没笑,因着他是真心觉得罐罐这首诗作的很好,又真实又押韵,他弟弟不是小才子是什么?

他揉揉罐罐快要耷拉下来的小肉脸:“好,当真好呢。”

罐罐嘿嘿笑了两声,从书箱里掏出笔墨道:“哥哥,你快给罐罐写下来,到时候再去卖钱!”

说着又看一眼知文知采,抬着下巴:“罐罐的小竹子都卖了不少钱呢!”

“小竹子?什么小竹子?”

魏承笑道:“夫子曾教过罐罐画竹子,前些日子他画了一副最好的拿去给走商的陈老童生,央着陈老童生帮他卖了。”

知文眨眨眼,不可置信道:“卖了?”

魏承给知文一个眼色,笑道:“自然是卖了的。”

自然是卖不出去的,这事早就过去许久了。

当初陈老童生回来第二日罐罐就去问画有没有卖,卖了多少银钱,陈老童生便说卖了,给罐罐买了一堆玩意就是用那银钱买的,又格外给了罐罐五文钱,说是剩下的。

可把罐罐美的不轻,他小罐罐现在可是小钱袋里有十文钱的宝宝了!

至于那副《胖竹图》早就夹在了魏承的一本诗集里。

他精心又仔细地收拢着罐罐幼时的一切玩意,就想着等他长大后再给他瞧。

这一路上又吃梨又作诗,说说笑笑间只觉得没一会儿马车就停了。

轿帘一掀开,人头攒动中,青色长阶之上,朱门黄墙上方正挂着一个巨大的牌匾,上面书着“寒山寺”三字。

“哥哥,好多人。”

罐罐抱着魏承手臂有点害怕。

这寒山寺来往的香客是真的多,怕是周边几个镇的百姓都来了这儿。

“今儿是什么日子?”

魏承问知文师兄。

知文打听回来道:“今儿是菩萨的成道日,所以礼佛的人才这么多。”

孙览师兄等人也都过来了:“夫子,家父已经到了,请您到方丈室说话。”

诸葛秀才点头,又看向魏承和罐罐等人道:“眼下时候还早,你们先逛逛,莫要误了时辰去云会堂后身的清溪台。”

几人都拱手道好。

孙览便和诸葛秀才一处离去。

几个师兄先后走后,李行谦道:“走走,我带你俩去斋堂,那里的素面味道一绝,松树蕈做底,面条筋道顺滑,汤汁十分鲜美,我常陪祖母来寒山寺,最喜欢的就是这口素面!”

一听到素面好吃,罐罐忙道:“罐罐要吃!”

魏承看一眼他浑圆的小肚,笑道:“罐罐,你这都吃了一路青枣糕点,还能吃下素面?肚子会不会撑?”

“不会撑!”

罐罐抚着肚肚,井井有条道:“这儿放糕糕,这儿放蜜饯儿,这放枣枣,这儿吃素面,罐罐还能吃!”

魏承想着今儿早只给小娃吃了个鸡蛋羹,没准他也是真饿了。

于是道:“那你是想先随哥哥去添香火,还是先随李师兄去斋堂吃面?”

“罐罐要和哥哥在一处!”罐罐摇着魏承的手。

魏承看一眼李行谦,道:“李师兄,我想着取给寺庙添些香火,给罐罐求个大名,不如你先在斋堂等我们片刻。”

“好说好说。”

李行谦道:“你们快去快回,我就在那处等你们!”

寒山寺很大,兄弟俩走了一会儿才遇到个小沙弥,听闻他们要添香火取名,小沙弥便主动给他们带路,走过一片廊庑和群房,便到了人山人海的供养塔。

他们前方聚了不少人,魏承带着罐罐从一侧过去,便看清了殿里的情形。

只见堂里一尊金佛盘坐,坐下有香花、瓜果等供物,一侧还有布施箱和一些蒲团。

听了会儿,魏承才知道这老些人并不都是来添香火的,有许多人囊中羞涩只是在殿外面虔诚礼佛。

听闻魏承的来意,有个大和尚便引着他兄弟二人进来,指引他们上香拜佛,又将包着红绸的香火放入布施箱后,大和尚将一个土红签筒送到罐罐手中。

魏承低声道:“罐罐,轻轻摇出一支就成。”

“好!”

罐罐小手乖乖抱着签筒,可是摇了一下,两下,三下都不出签。

后面传来些窃窃私语,大和尚也觉得惊疑,看一眼魏承道:“不如你与他一道摇取。”

魏承手掌拢着罐罐的小手,轻轻那么一摇,只听啪的一声,一支木签顺滑地落在地上。

大和尚将签捡起放在一旁的锦囊里,对他们道:“瞧着两位施主背着书箱,不知可是到清溪台作诗会的学子?”

魏承道:“正是。”

“如此两位小施主可先行离去,若是有缘,师父会给令弟取名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