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明白,现在还不明白,但我爷爷已经告诉我了,他老人家在天上看着我,看着我这个不孝孙自毁长城,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他告诉我了,他为我安排好了一切,费尽心机安排了一切,为大明王朝安排好了一切。”
“可是我这个不孝孙却是自毁长城,自毁长城啊。”
“你们不明白,今天我就告诉你们,我爷爷留下来的镇国之道。”
“来人,上堪舆图。”朱允炆不顾脸疼,一挥手。
之前那个太监就展开了一副画卷,正是大明的地图。
朱允炆开始了他的演讲:
“诸位爱卿,我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太祖高皇帝,我的亲爷爷,驱除鞑虏,恢复中原。”
“大明朝的太祖高皇帝是何等伟岸的人物,这大明疆土是他老人家从凶残的蒙元人手中一滴一滴夺过来的。”
“他老人家凭聪明神武的天资,胸怀济世安民之志,审时度势,豪杰景仰,平定战乱,消除强暴,十五年完成帝业。从一介布衣到基业覆盖海宇,自西汉以后从未有过。”
“西汉以来,从未有过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看的就是我爷爷,太祖高皇帝。”
“他老人家更是英武非凡,精彩伟伦,以超越时代的谋略,纵观全国的视野。分封了诸位藩王。”
朱允炆说完又对着太祖高皇帝的画像跪拜。
“爷爷,请赎孙儿冒昧,今天我就要和诸位大臣讲讲您昨晚告诉我的,我大明朝的盛世的根基所在。”
“君王死社稷,藩王守国门。”
当然,正经的是,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但现在皇帝是我们的朱允炆,苦了谁,也不能苦了自己啊。
朱允炆起身看向了跪倒一地的大臣,也没说让他们起来。
“诸位爱卿抬起头来,看着我大明疆土。”朱允炆手指堪舆图。
“你们有没有发现,大明藩王的封地分布有什么规律?”
“北多南少。”
“第一条线,长城防线。诸藩封地相连,按长城沿线一字排开,从西到东应该是肃王、庆王、晋王、代王、谷王、燕王、宁王、辽王,共八个藩王。”
“第二条线黄河防线,分布了秦王、周王、鲁王、齐王,共四个藩王;”
“第三条线长江防线,则是在上游和中游分布着蜀王、湘王、楚王,共三个藩王。”
“这,就是我爷爷,为我大明朝做的最后的安排,奈何,奈何我这不孝孙却是看不到啊,看不到。”朱允炆说着,表现的很是痛心疾首。
朱允炆瞥了一眼下面的大臣,他们原本就颤抖的身子,更加风雨飘摇了。
尤其是那建文三幻神,别人也就是震惊,但他们就是惊恐。
削藩的意图肯定是来源于我们的皇帝朱允炆,但是吧,这皇帝,做侄子的怎么会想嘎叔叔呢。
必定是有奸臣进了奸佞谗言,皇帝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