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内阁,我们就先简单看看历史上的内阁的发展。
明初洪武时,中书省被撤销,丞相制度被废除,没了宰相,但是工作任务还在,所以就得皇帝加加紧,
老朱一个人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就是老朱兼职宰相了。
最开始,老朱还不是那么老的时候,还能勉强硬朗一下。
等老朱熬成了老老朱,他也受不了了,还是得找人帮忙,不过,老朱终究还是老朱,找了人,也就是起到顾问的作用,老朱依旧硬朗只是得扶一扶。
建文时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说说朱棣吧。
朱棣也和老朱一样硬朗,不过吧,朱棣还是更喜欢去打元元,没法总揽政事,特派解晋,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也就此建立。
也就是从朱棣开始,就会召集一群有能力的大臣,组成秘书天团。
这个秘书天团就是内阁,其中大秘就是首辅。
首辅和宰相一样,都是皇帝身边最能干的人,不同的是,首辅只能提提建议,没有拍板决策的权利。
历史上最牛的首辅就数嘉靖时期的首辅严嵩,和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了。
这两个时期,大家想来也是知道的,嘉靖皇帝爱修仙,万历皇帝呢,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
内阁与皇权之间矛盾重重,但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之下。
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虽然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一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
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
内阁的情况大致如此,现在朱允炆面对的可是建文三幻神,心里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朕啊,还是年纪太轻了,想要像我爷爷那样总揽政务,将每件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对于我来说还是太难了。”朱允炆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都当皇帝了,谁还要上班啊,这个班,是一分钟都上不了。
“我爷爷当政的时候,各位爱卿也多次为其出谋划策,共商国事。三位爱卿都是受爷爷重视的博学多才的人。”
“朕呢,对于各位爱卿的才能也是钦佩之至的,所以,我想要设计内阁,就在文渊阁值班,参预政事机务,参政议政共谋大明兴盛。”朱允炆终于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听到这话,齐泰和黄子澄脸上那真是精彩,眼珠子都有点发绿了。
朱允炆不由心惊啊,这两个人对于权力的渴望真是到达了极点。
历史上也是如此,朱允炆想要削藩,默认藩王为自己的敌人,而他两人就帮着谋划削藩。
这就是什么,一起抗击强敌啊,你想想,假如朱允炆削藩成功,从心底里认为自己的皇位牢不可破。
那你说,齐泰和黄子澄两人不说有从龙之功,但总是称得上劳苦功高四字吧,到那时候权力地位不都提上来了。
他们只是太想进步了。
而现在,他们进步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