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走到殿试这一步的都不是蠢才。
第104章 文才和相貌兼备的探花郎
林母听着周围夫人的你一句我一句,都是围绕着那位举人,心中不可能不起心思。
她抿了抿红唇,在贴身嬷嬷身边低语了几句,嬷嬷会意,立刻派人去打听了。
林母是这商贾云集之地,地位最高的,无他,她娘家里面确实是有在官场上的人脉,平日里面夫人们都得多讨好着对方。
只不过现在林母刚刚从西山寺祈福回来,还不太清楚外面的情况罢了。
不过这件事情她迟早也会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夫人们哪里瞒得过。
#
殿试如火如荼,当天答卷之时,傅萧笙只看了一眼上面的考题,便有了思路。
魏越西看着这些学子的答卷,微微皱眉,“今年的殿试就这几个录取者吗?前二十甲里面没几个能挑的。”
底下几个主考官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这场考试还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亲信,新的丞相大人监考的。
出的考题也是一再斟酌,获得魏越西许可,眼下这些答卷,他都看了看,答得的确是略微有些差强人意,但也有几个好的,可能皇上还没有翻阅到。
见底下其他监考官都当起来缩头乌龟,许丞相只能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答道:“回禀陛下,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学子了,有几个答得不错的,要不然您再往下看看?”
德云闻言,也打着圆场道:“陛下,历年历代以来,学子总有不同,或好或坏,总归是不一般的,但能够进入殿试的定是佼佼者。”
魏越西没有再理会他们了,看了看几份答卷。
其实问题只有一道,也是针对今年国情的,问的是:
民之于官,有无心论,西北大寒,倘若汝为官,如何治理灾患,为臣之道,如何平衡边疆与内地,请详论。
他认真看了看,大差不差,少数提到了西北军权和朝廷之间的关联,但大部分都是一而概之,未有详细。
这些人多的是迂腐的之乎者也,各种问题含糊其辞,擅用孔孟之道各种大道理挤在了试卷上。
像太傅先生说的,这些人思维僵化,往往缺乏最重要的实事求是,针砭时弊。
看似一大通大道理,但都没有明确回答最基础的治理方法。
突然,魏越西看到了一张书写整齐的卷子,总算看到点不一样的,他将这张卷子抽出来,看完之后,又抽出来两张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