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西伯利亚乡土气息和对人与传统主题的深刻挖掘而著称于文坛。比如他的《告别马焦拉》,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参观小木屋博物馆的时候,我就在想,这里面有没有一座木屋是来自马焦拉呢?
小说写的是安加拉河上的一座小岛——马焦拉即将因一座大型电站的建设而被淹没,由此引发出人们搬迁时的种种情感冲突。有一位俄罗斯老大妈叫达丽娅,古老的木屋就要被水淹没了,达丽娅拎着小桶,艰难地粉刷着自己的小木屋。年轻人大惑不解,觉得何必要徒劳无益地粉刷房屋呢?它们就要消失于波涛中,粉刷还有什么意义呢?殊不知在对故土怀有深情厚谊的人心中,每一幢小木屋都是有灵魂的。维系村民与马焦拉联系的是那种似乎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又深深熔铸于人们血肉之中的传统,一种有价值的精神和道德的脐带。“马焦拉”不仅仅是一座小岛,而且是小说中村民们得以劳作、生息,有着种种无法割断的精神文化联系的母亲大地,而且也是俄罗斯民族传统根基的象征,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作者并不是写简单的“乡土恋情”,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传统和民族意识对于当代人的意义,并提醒处在高科技时代的人们要“注意人类生存的根基”,要“珍惜地搬迁”。
拉斯普京也以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在历史蜕变中,很多民族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被冷落、遗弃,乃至无情斩断……《告别马焦拉》,是一首悠长的挽歌,合着贝加尔湖的波浪,在水中激起不息的涟漪。
拉斯普京直言不讳的批评,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黑暗势力对拉斯普京的仇恨,居然演变成了血腥的暴力。1980年寒冷的冬天,拉斯普京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暗算,就在位于伊尔库茨克的公寓外面,他被五个人用凶器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横流。当人们发现拉斯普京的时候,以为他已经死了。经抢救,拉斯普京终于活了过来,眼睛几乎失明了一年,脸部做了多次整容手术。
在伊尔库茨克城里漫步的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哪一栋房屋是拉斯普京的喋血之地呢?一个作家,为了捍卫自己的感情和理念,居然要付出这样深重的代价,在意外也在意中。我在北师大读书时,导师曾说过一句话:“作家其实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职业,因为你要说真话。你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决定做一个勇士。”
拉斯普京是一个勇士。伤愈之后,他依然毫不退缩地投入保护贝加尔湖的事业中。他对人说,总有一种“做得太少,为时太晚”的感觉。记者曾问过他:“你是否觉得这种原始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