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朝察举之复兴及其士族化 (第3/22页)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故国学因之三废三立其事详见《南齐书·礼志》。齐高帝建元四年立学,有生150人;齐武帝永明三年立学,有生200人。
南朝君主又经常扶植著名学者的学馆,使之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在官学废置之时,这些学馆就担负了“陶奖童蒙”的任务。宋武帝刘裕曾为名儒周续之立馆东郭。宋文帝元嘉中先后使何尚之立玄学。雷次宗立儒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台之四馆。四馆生徒,今考得萧道成、萧道度为儒学生《南齐书·高帝纪》及《衡阳王萧道度传》;山谦之,为史学生《宋书·礼志》。齐时有刘 之馆、吴苞之馆、伏曼容之馆、何佟之之馆等。
至梁武帝立五馆、复国学,学校转盛。《南史·儒林传序》记叙江左儒学变迁:
逮江左草创,日不暇给,以迄宋、齐,国学时或开置,而劝课未博,建之不能十年,盖取文具而已……至梁武创业,深愍其弊,天监四年,乃诏开五馆,建立国学……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射策通明经者,即除为吏,于是怀经负笈者云会矣。又选学生遣就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江何胤,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七年,又诏皇太子、宗室、王侯始就学受业。武帝亲屈舆驾,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以燕语,劳之以束帛。济济焉,洋洋焉,大道之行也如是!
梁代学校,五馆合计有生千余,国学有生三百余,虽不能与两汉魏晋相比,却是江左的最盛之时。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策试入仕,在此时再次成为重要的入仕途径。刘宋之国子生,只考得崔慧景、虞愿2人。萧齐之国子生,则考得蔡撙、徐勉等13人;时又有记为“太学生”者八九人,我认为他们实际上都属于国子生,其考辨详见本章附录《南朝“二学”考》。他们之中,有7人史传明记为经明经策试入仕为官,另外3人之起家官,估计也是由策试而来的。梁代国子生考得29人,其中有21人,史传明记为学校策试入仕;另外6人之起家官,估计也是由学校策试而来。梁代还有“太学生”纪少瑜、徐之才起家学校;岑之敬等7人,在学校之外得预明经策试而得官。
汉代太学虽然兴盛,并且依制度有课试擢第拜官之法,但史传明记为由学校射策出仕者,在西汉不过兒宽、终军、萧望之、匡衡、何武以上分见《汉书》各人本传及褚少孙见《史记·龟策列传》“褚先生曰”数人而已。东汉近二百年中太学生可考者百余人,竟然没有一人是直接以太学射策入仕的。他们大约是在结业后去转应州郡公府的察举征辟。魏晋之时,太学有试经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