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2页)
莉比·菲舍尔·赫尔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5年,芝加哥。
但约瑟夫并没想出什么主意;于是三周以后,丽娜登上了一艘驶往纽约的轮船。她郁郁寡欢,而且晕船,只好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甲板下面——这个旅途真是度日如年,她发誓永远也不再乘船出海。一旦进了纽约,过了海关,她就按照姑妈信上的指示,坐上了开往芝加哥的列车。
“姑妈”厄休拉在火车站接她。厄休拉身材瘦削,浅黑型肤色,淡蓝色眼睛;姑父名叫赖因哈德·斯坦纳,数学教授,老家是雷根斯堡1的;五年前,赖因哈德获得了芝加哥大学提供的教职,他们就来到了中西部2。此刻她俩乘出租车,来到一个名叫“海德公园”的小区;小区不仅宽敞,而且绿树成荫。还在车上,丽娜就发现厄休拉精明能干、颇有头脑,但也并非刻薄之人。很显然,她对丽娜的人生已经作了规划。
“你先要参加英语强化培训……”她说,“包括打字,才能找到工作。当然啦,我们会借钱给你,等你工作以后慢慢还我们。赖因哈德在学校里有些关系,等你培训合格以后有可能帮你找到工作。目前经济持续疲软,只要能找到工作就算很幸运了。”
丽娜连声道谢,凝视着窗外。不错,她已经16岁了,许多德国女孩都在这个年纪离开了学校,不是工作,就是嫁人;但她还有一些期待——不是期待,而是希望——真想再读一两年拿到一个文凭;并不是她还不想进入成年人的世界,而是这个成人世界来得太快太突然了。仅仅三个星期以前,她还在柏林动物园里和约瑟夫偷偷亲吻,此刻,青少年时代就已经结束——真想把眼泪全都眨回去!
接下来的六个月,满满当当的英语课、秘书课,也常收到家里来信。约瑟夫定期写信来,告知他的情况——他在家自学,学做饭菜,每天散步,走很长的路。他声称非常想念丽娜,他爱丽娜永无止境。丽娜的父母来信总是好消息,从不提起如何应对希特勒对他们的迫害。然而,丽娜明白,好消息越多,情况就越糟糕。因为她常读报纸。丽娜回信请求他们离开柏林到布达佩斯、巴黎或纽约。但他们从未提到过要离开德国,至少在回信中没有提到。
不过,眼看就要到犹太教3的新年了,德国的来信却越来越少;终于,到了12月,约瑟夫来了一封信:
你真应该庆幸逃出去了!这里的情况十分糟糕!我爸妈已决定去布达佩斯。你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