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夫到塞上。
高鹗“金缕曲”前题云:“不见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隽,把晤灯
前,浑疑梦幻。……”
一七八八年秋天中举,已经与畹君三年不见了。三年前正是动身
北上的时候。回京后一直没见过面。
“南乡子”也是记“戊申秋隽喜晤故人”:“今日方教花并蒂,
迟迟!”言下大有恨晚之意,仿佛等得好苦。想必三年前分手后,北
上前见过不止一次,未能旧梦重温。
“惜余春慢”上似言下堂后入尼庵修行,自应笃守清规。三年后
怎么又藕断丝连起来?
从前的妇女灰心起来,总是说长斋礼佛,不过是这么句话。“那
便向粥鼓钟鱼,妙莲台畔,领取蒲团花雨?”本是个问句,是说:哪
里就做尼姑了?同一首词上又云“从古佳人总归黄土”,畹君并没死,
想也不过是常对他说死呀活的。“曾说前生后生”,这些都是例有的
话。“东风飘泊,忍见名花无主”,显然出来仍操旧业。本来她还有
父母要养活。关于她的词还有一首题为“饮故人处”,当然不是尼庵。
张筠家学渊源,有“窈窕云扶月上迟”句为人称道,相貌如何没
有记载。短寿,总也是身体不好。如果长得不怎么好,任是十八岁的
女诗人也没用。高鹗有许多诗词她也未见得欣赏,年纪又相差太远,
心里一定非常委屈。高鹗屡试不售,半世蹭蹬,正有个痛疮可揭。心
里又另有个人在。相形之下,婚后也许更迫切的需要畹君。
红楼梦插曲之一(2 )
高氏“月小山房遗稿”有这首无题诗,吴世昌推断作于一七八六
年或更早:荀令衣香去尚留,明河长夜阻牵牛。便归碧落天应老,仅
隔红墙月亦愁。万里龙城追梦幻,千张凤纸记绸缪。麻姑见惯沧桑景,
不省人间有白头。“
“万里龙城追梦幻”指北上,到边城追求一个渺茫的目标。次句
牛郎被银河所阻,夫妇不能相会。首句荀令是三国时人荀彧。传说
“襄阳记”上有“荀令君至人家坐幙,三日香不歇。”喜庆的时候在
户外张着帷幙,招待客人,这是比喻畹君到他家没待多久。浑身香,
是畹君的特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