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朝察举之复兴及其士族化 (第1/22页)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朝宋、齐、梁、陈的察举与学校入仕制度,较之魏晋,明显处于一个转折时期。魏晋之时,察举与学校制度在整个选官体系之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地下降,时至东晋,已进入了一个最为低落的时期。而到了南朝时期,察举与学校入仕之途却又有了较明显的复兴趋势。我们看到,专制君主在振兴察举与学校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同时这些采用策试的入仕途径,却又为士族独占而士族化了。下面我们就对之加以叙述。1
一、察举与学校的复兴
刘宋王朝建立之后,专制君主就明显表现出对察举取士的关切与重视。东晋安帝义熙时,掌握了军政实权的刘裕就及时着手恢复了秀孝策试制度。《宋书·武帝纪》晋安帝义熙七年:“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公表天子,申明旧制,依旧策试。”刘裕称帝后,又亲策秀孝。同书《武帝纪》刘宋永初二年二月:“车驾幸延贤堂,策试诸州郡秀才、孝廉。扬州秀才顾练、豫州秀才殷朗所对称旨,并以为著作佐郎。”
又据《宋书·孝武帝纪》,孝武帝孝建元年春正月下诏整饬察举:“四方秀孝,非才勿举,献答允值,即就铨擢。若止无可采,犹赐除署,若有不堪酬奉,虚窃荣荐,遣还田里,加以禁锢。”又许嵩《建康实录》卷十三孝建三年,“二月辛未,策孝秀于东堂”,大明六年春正月,“策秀士、孝子于中堂”。同书同卷又记少帝景和元年初,“诏天下秀孝,随才擢用”。《通典》卷十四《选举二》记刘宋察举:“凡州秀才、郡孝廉,至皆策试,天子或亲临之。”《南齐书·谢超宗传》记宋明帝泰始三年,“都令史骆宰议策秀才考格,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遂成秀才策试之一代新制。时至南齐,君主亦常亲临策试。《南齐书·武帝纪》永明四年春正月,“辛卯,车驾幸中堂策秀才”;《东昏侯纪》:“永元元年春正月戊寅,大赦改元,诏研策秀孝,考课百司。”由此可见,南朝前期君主在复兴察举之上,就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积极的态度。
通过恢复策试、严格制度、更革程式以至亲临策试擢第等措施,秀孝察举呈现复兴趋势。这首先就反映在此期所见于史传的秀孝明显增加之上。刘宋之秀孝,我统计所得为51例包括举而不就者,下同;萧齐之秀孝,亦达23例。这与东晋得举者之寂落寡少,形成了对比。
为了对见于吏传之秀孝的数量变化有一较为直观简明的印象,下面将曹魏、两晋及南朝各代之秀孝规模变化化为指数,列表以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