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一柏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清晨,皇子居所。
“臣翰林院待诏徐知余,参见楚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翰林院待诏徐知余身着一袭墨白色长袖锦衣,步入屋内便头次先行了臣礼。从三年前,太子杨智正位东宫,他便只有杨宸一个弟子。
“先生!”杨宸急忙扶起,接着躬身回了弟子礼数礼。徐知余起身之后,这位昔日广武二十年的探花郎,被杨宸发觉早早地添了几缕银丝。
这位昔日先帝口中的“春风得意少年郎”,当今太子杨智与楚王杨宸的授业之师,在这一刻,心里也有些微微激动,为自已这位不得圣心的弟子而激动。
既然已经无法再满足自已年少负气时许下的“生当为帝师,死当谥文正”诺言,那教出一贤王,不负一方百姓,也不当有所遗恨。
可徐知余也明白如今杨宸要就藩的定南卫,外有衅边祸乱之兵,内有乱党聚众之匪,上有大旱天灾之祸,下有贫土苦之乱民,绝非就藩的好去处。纵是那四卫藩王之一,可独有上万卫军,又真的是幸事?更何况,谁不知那楚王之号,纵是一等字藩王,可也是当今陛下心中不可触碰的逆鳞。
徐知余也不知永文帝把这一切推给年仅十七岁的杨宸,用意为何。
看见徐知余脸上神色由喜悦逐渐变为深思的模样,杨宸赶紧打破了这沉寂,“先生可是在为弟子前途忧心?”
“臣相信殿下能做我大宁一代贤王,卫国安民”
对于这位当年轰动长安的春风得意郎,杨宸满心敬重,少时顽劣,没少被徐知余给责罚,甚至在宇文云封后之后,相较从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杨宸被永文帝疏远,又愈懂得了徐知余的用心良苦,整整十年,对待他,早已是如师如父的存在。
而这徐知余,少年求学天下第一的儒圣旧里临淄学宫,师从当今儒士之尊孔荀,埋名十年,苦学十年,修心十年,治身十年,四十年未出世,出世便非人间人。
当初离开学宫,秋中胶东道秋闱第一,春中长安春闱第一,名动天下。
殿试当中,因为其策论有“恃武无道之国,空霸道,而无礼制,往往早亡”之说,被视为大逆暗讽之言深深地忤逆了那统御四海,让天下镇服的先帝,又因为群臣谏言“不可亡了天下读书之种”,为显宽容,取了他的状元,只赐了探花郎。
但是绝了他的仕途,让他空做了翰林待诏,于宫中教谕皇孙。也正是从广武二十年,至如今永文五年,又蹉跎了十年之期。
师徒两人知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