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方政权对察举制的采用 (第4/14页)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后亦衰落混乱不足称道。十六国之文化自然不能与东晋相比,但在官学之规模上,却并不逊色。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北魏拓跋氏政权,在其崛起和发展过程之中,对于招揽汉族士大夫,同样非常重视。在招揽罗致汉族士人之时,最早采用正规的察举选官方式的,是在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之时。据《魏书·世祖太武帝纪》,神 四年九月诏征卢玄、崔绰、李灵、邢颖、高允、游雅、张纬等,“尽敕州郡以礼发遣”,“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皆差次叙用”。这“数百人”中,即有秀孝在内。《魏书·天象志》记此事:
是月壬申,有诏征范阳卢玄等三十六人,郡国察秀孝数百人,且命以礼宣喻,申其出处之节。
这是北魏秀孝察举之事见于史籍的最早一次。又《魏书·崔逞传》:
初,三齐平,崔祎孙相如入国,以才学知名,举冀州秀才,早卒。
崔祎原仕南燕慕容德。“三齐平”指文成帝、献文帝攻占青、齐之事。约此前后,崔相如与其弟崔 归于北魏。故崔相如之举秀才,时亦较早。
严耕望谓北魏秀才对策除官之最早可考者为刘善与郑羲,前者举于文成帝太安中,见《周书·裴果传》,后者举于文成帝和平中,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十四《魏郑羲碑》。1查《周书》,刘善举秀才事见《刘志传》,附于《裴果传》;又举秀才之年原作“大安”,中华书局标点本校勘作献文帝年号“天安”,未知孰是。此二人或为北魏秀才对策除官所见最早者,却非秀才得举之所见最早者。《八琼室金石补正》十七《王僧墓志》:
曾祖衮,以大魏太常年中除建威将军,北平太守。祖清,少履庠门……故刺史张儒辟为茂才,昂然不拜。父颠,以真君年中黄舆南讨……
“太常”即明元帝年号“泰常”;“真君年中黄舆南讨”,指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南伐事,则王清之被举秀才,当在太武帝神 四年之后,太平真君十一年之前。
太武帝时,还有贤良之举。《魏书·世祖太武帝纪》: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诏曰……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
其时在延和元年,即神 四年的次年。又同书《李祥传》:
世祖诏州郡举贤良,祥应贡。对策合旨,除中书博士。
贤良之举应在神 四年,但这与征召卢玄应非一事。因为《魏书·高允传》中之《征士颂》所记神 四年应征之30余人,并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