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禄秩的伸展与“吏”群体之上升 (第1/18页)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一章第一节提供了一幅战国秦汉禄秩序列“纵向伸展”的图景,它对认识此期的政治行政演进,有何意义呢?本章对此提供进一步的阐述。
禄秩序列的高端不断向上延展,其背景就是战国秦汉间“吏”群体的扶摇直上。前人叙述战国官僚制发展,往往只把“士”看成新式官僚的来源;而我们则特别强调,此期作为新兴专业吏员的“吏”的崛起,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禄秩的性质可以确定为“吏禄”,也就是说,它是面向“吏”的,是针对专业吏员的等级管理手段。
具体说,禄秩的纵向伸展,包括着一个高端由简而繁、低端由繁而简的变迁趋势,这样禄秩序列的重心,就由此上移了。禄秩序列的重心上移,意味着禄秩管理手段所针对的官员层次在向上伸展。论定禄秩是“吏禄”,又在于禄秩所针对的是“吏职”。早期采用禄秩的官职是哪一些呢?虽在史料中只能看到“官”、“吏”、“令”等等泛称,但分析可以显示,那些官职大抵都属“吏职”。(在一段时间中,大量非“吏职”的官职不用禄秩。这个现象,将置于本编第四章以后专门叙述。)在这里,战国秦汉间“卿”概念的变迁,可以提供某种启示。秦汉诸卿,不少是由较低的吏职上升为“卿”的;而且它们是先升至二千石之秩,然后才有“卿”之名。这种“以若干石为卿”的做法,意味着职能重要性是“卿”的标准,从而与周爵公卿大夫士中的“卿”,意义大不相同了。
一 禄秩的伸展与“吏”群体之上升
由第一章第一节所提供“禄秩序列变迁表”可以看到,从战国到汉初,较细密的段落是禄秩序列的低端。在这个段落中,除了后世仍在沿用的以“百”为差的秩级,如二百石、三百石、四百石、五百石、六百石等等之外,还存在过五十石、一百廿石、一百六十石、二百五十石那样带零头儿的秩级。这些细碎的秩级,后来销声匿迹了,序列的低端遂由繁而简。
战国秦汉禄秩序列的变化,在汉成帝前是由简而繁、秩级越来越多,而且主要体现在高端秩级的增加之上,如二千石一秩繁衍为四秩,御史大夫、丞相变成了独立的秩级。当然,秩级增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比秩”出现了,它使秩级翻番。但在目前,我们可以把“比秩”暂时排出视野,请比较《秩律》和汉成帝时的禄秩序列:
汉初吕后时期《秩律》所见秩级:二千石、千石、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五十石、一百六十石、一百二十石。
西汉成帝阳朔二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