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及王俭等人答语,略太子又以此义问诸学生,谢几卿等十一人,并以笔对。
这次策试由太子发问,王俭等人口答问义,诸生则以笔对。又《陈书·岑之敬传》:
年十六,策《春秋左氏》、《制旨孝经义》,擢为高第。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经,若颜、闵之流,乃应高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复有颜、闵邪?”因召入面试,令之敬升讲座,敕中书舍人朱异执《孝经》,唱《士孝章》,武帝亲自论难,之敬剖释纵横,应对如响,左右莫不嗟服。乃除童子奉车郎,赏赐优厚。
岑之敬所应之试,大约是学校之外的另一种经术考试,其性质详见本章第四节。在此我们注意的是,这次考试原为笔试,这一点由“梁武帝省其策”一句就可知有书面答卷。此后梁武帝亲加面试,便采用了口问口对之法。
汉代试经,已有口试之法。《汉书·儒林王式传》:
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
又《后汉书·周防传》:
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防尤能诵读,拜为守丞。
由二《传》之“试诵说”、“能诵读”,知有口试。但汉代学校试经,是否有笔试之法,尚不清楚。《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记曹魏太学试经制度:
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
由“依汉甲乙以考课”一句,知其法原承汉之旧。所考察的“字指”指字义训诂,“点注”指断句注文,而“墨法”不知何意。这有可能指书法。《汉官仪》记汉代选官“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又《隋书·礼仪志》记北齐计吏策试,“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是王朝选官对书法历来都有要求。但由其与“字指”、“点注”并列,“墨法”也可能是指墨书断句。《三国志·魏书·王肃传》附记董遇“历注经传”,注引《魏略》:“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墨法”或即“朱墨别异”一类。2但无论如何,这种考试都应是笔试。且从“百人同试”这一情况,也可以推断当时所用应为笔试之法。唐代科举制时的考试经义,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