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会真的早就不存在了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要想打听到它,就真的几乎没希望了。
又寻找了几天,我们依旧毫无收获。这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山里的镇子,太平冢虽然依旧没有打听到,但是却被我们打听到了一个叫太平村的村子。虽然有一字之差,但是我们也还是觉得或许这两者会有联系,说不准以前叫太平冢,后来改名成的太平村也说不定。毕竟冢字,听上去并不吉利,所以去掉那个字也很正常。
就这样,我们按照当地人所指,于是前往太平村。
太平村是在太行山深处,我们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最后终于到达了太平村,一行六人,来到这个村子,村里的所有人都好奇的打量着我们,或许这个村子少有外人来吧。
这个村子也有百十户人吧,只有电线,没有电话,我们告诉村民,我们是历史系的研究生,过来考察历史来的。
一听说我们是外边来的研究生,村民们都热烈的欢迎我们,支书还请我们到他们家去住,说我们这些文化人能来这种偏僻的小地方,真是十分难得。
山里人朴实热情,这真是一点也没错,虽然我们是在跟他们撒谎,但是心里还是感觉到一股暖流。
支书有五十来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村干部。当时天近黄昏,我们也就没拒绝,直接住进了支书家。
当天晚上,支书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这可是把我们当成贵客来招待了,这若是换在城里,谁会招待一群陌生人呀?
感激之余,我们也做了决定,如果离开时,一定得留下一笔钱给人家,就当饭钱,总不能亏了农民老表。
饭后,我们泡着茶,支书就和我们聊东聊西,所幸徐小琳是人寿古董这行当的,对历史很有研究,倒是没有露出马肚子,反而让支持十分的佩服她的知识之渊博。
聊了一会儿,我就入正题,问支书有没有听说过太平冢这个名字?
听到我问起正事了,大家都立马来了精神,竖起耳朵来听。
支书眉头一皱,说:“太平冢,这名字如今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你们不愧是研究历史的文化人,竟然这连这么古老的名讳儿都知道。”
一听这话,我大喜,与大家对视了一眼,于是我赶紧问道:“听您这意思,您就还真的知道太平冢这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