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病重 (第2/3页)
北北冲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如今瞧着这妇人,他定然是想起自己幼年的经历。”
以魏老五的年纪来推算,他阿母应该也就四十来岁。
谢蕴:“他阿娘——”
“死在了珩阳城破的那天。”
马六的回答,证实了谢蕴心中的猜想。
当日家破人亡的何止魏老五。
然而,这个世道,是不容许他们这些庶民伤春悲秋的。
谢蕴听懂马六的言外意。
她将目光投向后方,恰好看到那妇人搂着孩子朝魏老五和陈二狗磕头,就像魏老五说的,那件破败的布衫,已遮掩不住妇人嶙峋的躯壳。
再去看上杨村的老幼妇孺,其实并没好上多少。
即使没这场兵祸,百姓也因为连年干旱很久不曾吃过一顿饱饭。
谢蕴读过史书,知道古代民间少有‘丰收年’。
而造成这种百姓常年缺粮现象的,恰恰是统治阶层的剥削,以及世家大族对隐户良田的垄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想让百姓填饱肚子,唯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提高粮食的亩产量。
谢蕴想到了后世的红薯还有土豆。
只不过,无论是红薯还是土豆都属于外来物种。
这两种在现代菜市场随处可见的粗粮,几千几百年前,却是南美洲独有的特产,而非亚欧大陆的粮食作物。
往日寥无人烟的山间,渐渐地,火光烛天。
去溪边打水的人也陆续回来。
于是,才搭好临时帐篷的妇人们,又开始忙着烧水。
也有那不讲究的流民,将脏兮兮的铺盖往某个背风处一摊,裹住自个儿就打起响鼾。
谢蕴回到自家升起的火堆旁,江主任将一把红枣塞给她。
她抬头问:“怎么还有枣子?”
“葛氏摘回来的。”
江主任又道:“说是溪边有一棵枣树。”
谢蕴数了数手上的红枣,不多,也不大,一共十二颗,生得算不上饱满好看,咬在嘴里干巴巴的,搁在现代,估计就是十块钱三斤的下等枣。
但在山林里,能摘到这样的枣子,无疑是一种运气。
谢蕴的目光逡巡了一圈,发现其他人都没枣,心中已然明了,估摸着那棵树上所有枣子都在她这儿了。
“甜吗?”耳畔,是一道示好的询问。
谢蕴偏头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