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季冬纪 (第5/11页)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之⑥,为之丞辅
⑦。龙反其乡⑧。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⑨。一蛇羞之⑩,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餔以鯆之。爰旌目三餔之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郑人之下也,庄跻之暴郢也,秦人之围长平也,韩、荆、赵,此三国者之将帅贵人皆多骄矣,其士卒众庶皆多壮矣,因相暴以相杀,脆弱者拜请以避死,其卒递而相食,不辨其义,冀幸以得活。如爰旌目已食而不死矣,恶其义而不肯不死。令此相为谋,岂不远哉?【解说】
所谓“介立”是独立的意思,本篇用以指士节操高洁,独立于世。文章介绍了介子推、爰旌目的事迹:介子推在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最窘迫、最微贱的时候,一直追随文公左右,而当晋文公返国之后,却羞于受赏,隐居山中,终身不仕;爰旌目饿昏于道,宁死不吃盗丘之食。文章最后以韩、荆、赵三国“将帅贵人”、“士卒众庶”作为反衬,颂扬了士的“介立”。【注释】
①今:疑是“昔”字之误(依松皋圆说)。
②周流:遍行。
③介子推:春秋时晋国的隐士。他曾跟随晋文公出亡十九年,文公返国后,他不肯受赏,与母亲一起隐居山中,终身不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晋世家》关于介子推的记载与本篇有所不同。他书或作“介之推”、“介推”。
④有以:有可以用来……的……。
⑤有龙于飞:喻晋公子重耳(晋文公)出亡。于,词头,无义。
⑥五蛇:喻跟随公子重耳出亡的五位贤士:赵衰、狐偃、贾佗、魏(chōu)、介子推。
⑦丞:辅佐。
⑧龙反其乡:喻晋文公返国继位。
⑨露雨:喻恩泽。
⑩一蛇:喻介子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