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星球生态培育 (第3/21页)
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去?”
“是的,如果火星绿化了,我们就会送人过去。”这是一项更艰巨、道德上更复杂的任务。我们会送一批精心挑选的志愿军上去,每个小组十人。他们必须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依赖有限的食物配给,忍受一段极其漫长的旅程。没有人知道那会有多漫长。他们在三角洲V型火箭里度过好几个月的无重状态之后,到了火星的大气层,还要忍受近乎致命的大气摩擦减速,接下来,还要冒险下降到火星的地表。如果前面的过程都成功了,如果配额有限的生存装备也能够平行下降,降落在他们附近的地点,那么,接下来,他们就必须在那个人类勉强可以生存的环境里,开始训练自己求生的技能。任务简报没有教他们要怎么回地球,只教他们要活得够久,久到足以繁衍出够多的人类,将经得起考验的生存模式传承给他们的子孙后代。
“哪个正常人愿意做这种事?”
“你绝对想象不到。”我不知道中国、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的志愿军是什么样的人,不过北美洲的航天人选只是一群普通的男女百姓,令人十分惊讶。他们获选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年轻,体格强健,能够忍受艰苦的环境。只有少数是空军的试飞员,不过他们全都具备杰森所说的“试飞员的心理特质”,愿意冒极大的生命危险,追求卓越的成就。当然,他们大多数人共同的命运就是死亡,就像先前的火箭所载运的那些菌类一样。根据合理的预估,有几批零散的幸存者会流浪到“水手谷”满是苔藓的峡谷中。他们可能会碰到俄罗斯人、丹麦人或加拿大人的队伍,繁衍出可观的火星人类。这是最乐观的成果了。
“你同意这样的评估?”
“没有人问我的意见。但我希望他们平安。”
黛安用一种不甚满意的眼神看着我,不过却没有继续和我争辩。我们搭电梯到楼下大厅里的餐厅。当我们在那边排队等服务员带我们入座时,十几个电视新闻网的技术人员排在我们前面。黛安想必已经感觉到那股不断滋长的兴奋气息了。
点过菜后,她转头去听四周邻桌的零星交谈。那些新闻记者正在排练隔天工作中要用到的一些术语,或是绞尽脑汁想把那些术语搞懂。她断断续续听到一些字眼,例如“光解离作用”和“石下寄生菌类”,当然还有“生态培育”。她还听到四周弥漫着笑声和刀叉与餐盘肆无忌惮碰撞的声音,感觉到空气中飘散着一股令人晕眩的欢乐气息,仿佛有一种莫名的期待。自从六十多年前人类初次登陆月球之后,这是第一次沸沸扬扬、全球瞩目的太空探险。而时间回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