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几个老部下,最后送李老一程。然后,我们从孩子手中接过骨灰盒,每人抱着走了一段路。烈士陵园中我们为李老选下的“居室”的房号是100,这是李珩和李勇选定的,两个孩子说,父亲一生都在追求完美、追求圆满、追求十全十美,那么,就选个“100”吧。
最后,由我将骨灰盒放进这100号房间。“入土为安!老人家,你可以休息了!”我鞠了个躬,说。
事后,在家属举行答谢宴上,我对李勇说,这是我们这些学生应该做的。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圆满我们自己。还有一句话,我当时没有说出,这话就是,十年前,李老将我从延安调下来时,那时我就为自己定了个任务,那就是,假若李老有一天大行时,我一定像一个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孝子”那样为他去送终。
李老走了,世界因此而感到空虚——至少我的世界空虚了许多。类似李老这样既经过延安革命大熔炉洗礼,具有一种强烈的战士激情,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人美德的文坛泰斗级人物,以后大约不再会有了。这是时代的产物,产生这种人物的那个令人怀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它要产生,会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
这十年来,我一直在李老的手下工作,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他的最大的优点是大包容,在他的宽阔的胸怀里包容一切。他对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一种佛家的大慈悲大关爱之心。我常常感慨地说,有些人来到这世界上,是为帮助别人而来的,比如李若冰。包括司机,包括门房,他常常想着问着帮助你。如果能对你有所帮助,那么他就会像孩子一样快乐。
我的思绪很乱。写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去碰这一段沉重的感情对我自己也是一种痛苦。这些天来,我已经在这篇文章旁边徘徊了很久,迟迟不敢走近它。直到今天,我才强使自己坐在桌前。
那么在以后的文章中,在我感情趋于平静之后,再细细地谈论我们的李老吧,在这里暂且让我用下面的三段话结束此文。
第一段是我在为奔丧而来的李老女婿所写的字幅上所说的话——若冰老走完辉煌的一生,他像中国西部一道雄伟的风景一样停驻在那里了,从而给后之来者以感召。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的人格魅力令所有的见过他的人着迷。他有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到晚年的时候,他日益走向中国古文化人的自我道德完善,成为一位泰斗级人物。
第二段是我为《文艺报》所写的《永远的柴达木,永远的李若冰》中的话——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