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经给在福海县担任县委书记的贾那布尔当过秘书。照片上的姑娘漂亮极了,像当年来中国访问的尼泊尔国国王的王后。
在边防站,我是火箭筒射手,阿依同拜依是班用机枪射手。我们曾同在一个班。
阿依同拜依骑马的姿势漂亮极了。歪着身子骑在马上,马一路大走,四蹄翻飞,踏踏作响。他还为边防站赶过大车,赶的是那种平板车厢的俄罗斯风格的马车,一匹辕马三匹梢马拉着。装的山一样满的一车干草,晃悠悠地从戈壁滩上驶过,他盘腿坐在高高的草堆顶上,挥着马鞭,唱着歌。如果是空车,他则手扶着车前面的那个X形的木架,站在车上挥着马鞭呐喊,马儿扬起四蹄,车子在戈壁滩上狂奔。
阿依同拜依早我一年复员,他如今不知道在哪里。按照常规推算,他也应当在这一带工作才对。
我没有对热情的小于说我为什么知道锡伯渡的这桩秘密。我心里很惆怅。我只对小于说,希望能安排个机会,咱们去一趟锡伯渡,我想在那里,寻找一个昨日白房子人物的踪迹。
但是老杜将我在北屯的日程安排得很满,那近在咫尺的锡伯渡,看来此行我是无法去了。
我想,如果谁能将锡伯渡的历史写成一部小说,那会是一部史诗的。写一写锡伯族向大西北迁徙的历史,写一写那个勇敢的山东人跨过千山万水,最后入赘哈萨克毡房的故事,写一写渡口的今天和这个家族的今天,那真的会成为一部史诗的。
记得在乌鲁木齐,一位年轻的作家告诉我,根据我们现在知道的情况,在新疆这块土地上,曾经流行过十七种死文字。我告诉他说,这十七种泯灭的文字本身就是一本大书,一本我们先民的风云流散的历史,一种来自遥远年代呢喃的声音。溯根求源,我们能从里面找到许多古老的信息,找到昨日的人类向今天的人类那遥远的问候。
举例说吧。
?卢文公元2世纪时曾在阿富汗贵霜王朝风行,成为官方文字,后来贵霜王朝灭亡,?卢文变成了死文字。然而,它却又开始奇异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以及和田地区风行,成为与汉文同时使用的官方文字。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楼兰人除了是从欧洲迁徙而来的古老种族之外,2世纪时它曾有过一次大的人种融合,这块中亚地中海慷慨地接纳了阿富汗苍凉高原上的远方避难者。
还记得,1991年的时候,在西安,张贤亮先生刚刚从贵州讲学回来,他对我说,在贵州讲学时,学员提问道,如何才能写出深刻、恢宏、大气的史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