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国美术家协会定为代表二十世纪末中国画家总体水平的“百杰画家”之一,还获得了许多名目繁多的奖状。他的画被中国美术馆、奥运会和许多书画爱好者收藏。有一句老话叫“人书俱老”,这话用来总结蔡先生大约还算合适。
所谓“人老”,是说蔡先生尽管长着一张娃娃脸,却已经是五十又六的人了。儿孙催人老,时光催人老,江湖居士闲处老,如此而已。说他“书老”,是说蔡先生以自己的诚实、质朴、勤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绘画事业的热爱,逐渐地进入绘画艺术的化境。这后一个老是艺术上“圆熟老到”的“老”。
我第一次见到蔡先生,是他当陕西省美术馆馆长期间。西安东大街的美术家画廊,时不时地总要举行美展,这样我便见到了这个忙碌的人。后来5·23采风,又一起出去过几次。我在作家记者组,他在书画组。我常常去看他作画,他穿一个背心,挥汗如雨。5·23一般是义务性服务,来索画的人很多。只见蔡先生,将纸裁成斗方,笔锋所向,仿佛将军的矛头,对着假想敌,一阵错落有致、轻重有量、张弛有度的猛戳,刹那间,白纸上急急如雨,落满墨水,一份泼墨山水跃然纸上。蔡先生抹一把汗,歇一口气,尔后再涂上杂色。我在旁边看了,爱得不行,就说老蔡你也给我画一张吧!蔡先生说咱们一个采风团的,回到西安再说。我遭到了拒绝,只得怏怏地走了。
蔡先生的画,我看到过一些,我觉得用雄伟、厚实、粗犷、深远来概括他的画的特征,大约还算确切。所谓“雄伟”,这句话是一个日本画家叫东山魁夷说的,他崇尚那种“雄伟的风景”。而“厚实”这句话是我的心得。我觉得蔡先生的画山,和古代文人画的那种山,又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画家的画山,多是画意,托笔底山水浇胸中块垒而已,而这种大写意画的山,又多是借状于南方的山水。而蔡先生的画山,他的师承,则是从石鲁、从赵望云那里继承了先贤的成功经验,再加上自己深刻感觉,从而修成正果的。他是陕北人,自幼在山里长大,所以对山的感觉,和文化人看山时的感觉,又浑然不同,“那拥拥挤挤,莽莽苍苍的陕北大山深处,有我们的蔡家祖坟!它如今已经堙灭于时间流程中,找不到了!”——这是蔡先生对我说的话。这话叫我明白了,为什么蔡先生对山注入了那么多的感情(这种感情超过了古人所崇尚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种境界),明白了为什么他笔下的每一座山都那么浑厚,山山有根,因为那是桑梓之地呀!
我的这些想法得到了蔡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