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3/4页)
梦溪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重农抑商。因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重利,追逐利润,那就必定会损害义,义利不两立,治理国家,有仁义就够了,要利做什么?像匈奴这样的化外蛮夷,可以用仁义来感化他们,使其褪去qiáng盗本性,变得像中原民族这般知礼好礼。
又有人说,为今之计,最好莫过于休养生息,与民无争,经历过秦末战乱的百姓已经经受不起再来哪怕是一点的盘剥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身为君王,也应该以身作则,崇尚节俭,修缮甘泉宫什么的,最好就不要了,咸阳宫已经够大了,将就着住就行了,你看天底下还有多少百姓,连茅草屋都住不起呢!
还有人直接对刘远说,陛下,像秦代那样,奉行法家治国,结果不过两代就灭亡了,这样是不行的。以仁德治天下,才能使天下人人归心,但是君王要以身作则啊,听说你对自己的父亲不够恭敬,甚至让他休了你的嫡母,改尊自己的生母为正妻,如果民间百姓也效仿你的做法,到时候礼仪何在,国将不国,人心浮动,还要谈何qiáng盛呢?
这样的发展实在是刘远始料未及的,他没想到自己躺着也中枪,本来只是打算昭显一下胸襟,结果最后自己竟然变成了众矢之的。
我的家事,连我老爹自己都没什么意见,他现在顶着安乐王的头衔,正待在老家安安生生地养老呢,朝中大臣都没什么意见,有意见的都被我镇压的,你们算哪根葱,出来叽歪什么?我让你们献言治国之策,不是让你们来讨论老子家事的!
刘远怒了。
虽然这样的声音在所有建言里并不算主流,但总归无法让人忽略,而且最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刘远发现争鸣殿存在的意义,越发偏离了自己原来想要的方向。
许多人不是为了思索如何让国家qiáng盛起来而在出意见,而是把自家的门派学说往国情身上套。
他们希望皇帝或朝廷能够采纳自己的学说,所以千方百计各出奇招,务必达到语出惊人的效果,至于最后是否有实用性,那是两说。
愤怒归愤怒,但刘远又有点束手无策,因为争鸣殿一开始就是他亲自下的诏令,现在如果反悔喊停,那之前的经营就等于无用功了。
刘远觉得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从打败项羽之后就顺风顺水的他,终于尝到了挫败的滋味,也第一次意识到皇帝再尊贵,却不是什么事情都掌握在手里的。
陛下心情不好,咸阳宫也就跟着处于一片yīn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