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4/4页)
梦溪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子望何时来的咸阳?我怎不知?”
阿津道:“听说陈家郎君调入北军已有月余,上回我出宫时碰见他的,后来便时常有些联系,他已托人送了好几回东西过来,不过都没有要求见公主,所以我也就没有回回都禀报了。”
刘桢这才想起来,好像确实是有这么回事,只是上次阿津说的时候,自己正巧匆匆忙忙赶着要去查看甘泉宫,是以未放在心上。
难得对方有心,自己却连半点回应都没有,这还是旧时相识的知jiāo故友呢,更别说还有刘楠这一层关系在。
这么一想,刘桢就有点惭愧了。
“他现在在北军当差?怎么会突然调入北军了?当的是何职务差事?”
阿津掩口笑道:“公主一口气问了这么多,让我如何作答呢?”
刘桢白了她一眼:“限你三日之内,速速去查个清楚!”
——————
刘远的开国朝臣之中,除了世家出身的人,其余大都有着诸子百家的背景身份,就连宋谐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名家弟子。
这本也是正常的,自从百家争鸣的时代之后,作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儒道法纵横名yīn阳等几家,或多或少都会有门生弟子传承下来,其时士子也多有这样一层身份。
但是随着争鸣殿辩学愈演愈烈,连许多朝中大臣也都卷入了这场争辩之中,像主张儒家的御史中丞熊康,偏向法家的太仆卿周允和廷尉房羽,崇尚道家的光禄大夫魏密等,他们都希望以自己的主张来治国,更要命的是,这些人中不乏身居九卿高位者,这就使得争论难以避免也影响到了国家层面的决策,往往像提高商税与否这样一道决策,就能分成好几派争论不休,其中又以熊康为首的一帮儒学官员最能辩,大有来一个辩倒一个,来两个辩倒一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