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2/4页)
梦溪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究其原因,是那些案子离普通人太过遥远,就算再凶险离奇,大家也不过是听个乐子,像唐泛他们在巩侯墓中见过的那两只镇墓shòu,世间罕有,即便是说了,别人也不相信那是真实存在过的,反而只以为是夸大其词的噱头,所以接受程度不高。
然而这桩香河县案就不同了,它的案情虽然跌宕,却并不显得高高在上,旁人听来啧啧称奇之余,也有感同身受之感,为胡父之遭遇而叹,为胡氏之行为而惜。
是以连同参与断案的翁县令与隋州等人,都跟着大大扬了一回名。
传来传去,唐泛竟被传为再世包公,隋州则被传为在“包公”左右的“张龙”“赵虎”,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正如唐泛对翁县令说的那样,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的善恶是非观很简单,胡氏虽然杀了人,但她的出发点是为了给父亲报仇,这点从孝道出发,就足够感人了。
而如今事实虽然还证明不了韦策有直接陷害胡翰音的嫌疑,但起码也证明了胡翰音的确是被冤枉的,这就不妨碍大家开始想象韦策在这桩案子中扮演了怎样不光彩的角色——
他很可能才是杀害妻子的凶手,而后又为了谋夺胡家家产,嫁祸给自己的义父,如今虽然时隔二十年,但胡翰音终于沉冤得雪,可见世道虽然未必公正,可公正终究来得不晚。
在唐泛回到京城之后,案子果然经由翁县令和顺天府尹层层上报,惊动了朝廷,加上坊间百姓流传甚广,连朝中大臣都议论纷纷。
许多人虽然不敢得罪万安,却很乐意为这种狗血十足的案子奔走发声,当即便有不少言官上奏,要么为胡氏说话,将韦策当作人面shòu心的禽shòu来批判,有的人则与当年的大名知府一样,认为韦策是读书人,不大可能做出杀妻陷害义父的事情,张氏未必是他所杀,他与胡翰音一样,都是不知情的受害者。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两方各持己见的人马吵得沸沸扬扬,终于连皇帝都惊动了。
成化帝对这桩案子也十分感兴趣,因为唐泛是当时直接参与的人,还将他召进宫去询问了一番。
唐泛自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当即便为翁县令好好地表了一番功劳,又将来龙去脉如实陈述一遍,以他的口才,再平凡的故事估计也能讲得有声有色,更何况这桩案子本来就一再波折,十分jīng彩,自然是娓娓道来。
皇帝与那些坊间百姓也没有多大区别,由头到尾听得呼吸都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