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山居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空见状,瞬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提起那威力无穷的金箍棒,便如疾风般冲了上去。那六个强盗又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在他那凌厉迅猛的攻势下,瞬间便被打得狼狈不堪,落花流水,丢盔卸甲。孙悟空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六具尸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莫名快感。
然而,玄奘法师却面色凝重,眉头紧皱,他语重心长地对孙悟空说道:“悟空,你虽拥有通天彻地的神通,但却万万不能滥杀无辜。这六个强盗固然可恶至极,但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你应该以慈悲为怀,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孙悟空听了玄奘法师的话,心中颇不以为然。他觉得这六个强盗完全是自寻死路,自己只是在尽职尽责地保护师父和自己。
但他又深知不敢违抗玄奘法师的命令,只好满心不快,闷闷不乐地跟在后面。夜晚,孙悟空独自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心中思绪如潮水般起伏不定。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冲动行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野性和冲动或许会给师父和自己带来难以预料的更大麻烦。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力量。
丹道之理,
人心犹如稂莠,杂乱而有害;道心恰似嘉禾,纯正而有益。倘若只是除尽凡心却无对圣道的理解,那就如同没有谷物却去铲除稗草。稗草铲除干净后,也只是一片空田而已,又如何能够填补饥饿之债呢?正如祖师所言:“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所说的心猿之“心”,即道心。道心并非心中思虑之神,而是五行中精一之神。必得此心,方为真种。所以有虞氏特别着述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精妙道理。读者若错把人心认作心猿,而不识美猴王为精一之真种,那就如同认螟蛉为亲儿一般。然而此心未脱离五行,仍是生死轮回的根蒂。必须从有为而修炼至无为,心与佛两忘,善恶俱泯,方能达到超神入化、出世无上之大乘境界。
牟尼宝珠,切须仔细玩味。其中“知之须会无心决”一句,明确指出不可执着于心的奥旨。精一之妙,从虚空中而来,不是心,不是佛,乃是无相之真如,无体之真相。始始于攒簇,终终于浑忘;终终始始,万劫不坏。若只是向上敬修心,即便有伯钦那样的大力,也仅仅只能免于虎口之险,又怎能超出三界之外呢?然而此事难以知晓,所以词中两次以“知”字示人,意为能知得,方能行得。比如:伯钦在两界山,看到那猴求救,说道:“不知真假何如?”那猴道:“是真!决不敢虚谬!”这就如同世尊所说“我今为汝保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