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山下一书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父母对儿女们一视同仁,节衣缩食供我们读书求学,盼望我们一个个都能成长为有出息、有本事,受人尊敬的人。
在五、六十年代,一般乡村中普通农家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不算多么富裕,但生长在亲情融融的农民家庭中的我,却是倍感幸福,也由此拥有了一份永久的美好回忆。那中秋节夜里母亲将一个月饼切成4份分给我们兄妹四人时的情景,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母亲或许会因为没有能给她的4个孩子每人一个完整的月饼而深感遗憾,但我兄妹们各举着四分之一月饼,欢呼着观看大孩子们表演传统的乡间中秋夜摇火团活动时的心情,却是再好不过了!而那小小一角月饼的香甜,也是当今所有的高级点心都远远比不上的。
童年时代的我伴随着山野的清风,小河的流水和“二五八”集市的喧闹声慢慢长大了。当翻架子,捏泥人,抓石子,跳格格,踢毽子的游戏玩腻了的时候,我被从乡村小学校里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深深地吸引了。
母亲常说,除了3岁时一场麻疹差点儿送命外,小时候的我实在是一个异常健康的,懂事早,但却非常倔强的孩子。儿时发生过的一些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仔细筛选一番,值得一记的最早记忆,应该是在大约4岁的时候发生过的一件事。当时正值三面红旗时期,新成立的人民公社有意做出一个决定,把全公社各村庄里所有的学龄前孩子都送去离我家五里远的公社幼儿园去,在那里着专人对孩子们进行集中照顾,好让所有的年轻母亲们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劳动中。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把我平时最喜欢的一个四角小笸箩里装满了红枣和果干,告诉我:“这些枣儿和果干,给你带去幼儿园慢慢吃……去了以后,不要想娘……”
这个小笸箩是姥姥用一些从高粱杆儿上剥下来的皮,经过刮削整理之后精心编制而成的,很漂亮,但并没有多大,也就能放得下一斤多干果的样子。而让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还小小年纪的我,看到母亲那么不放心的样子,自己却是就连一点儿不想离开家,不想离开母亲的感觉都没有。我把放满了干果的小笸箩放在小书桌里,一点儿也舍不得吃,只盼着早一天被送到公社幼儿园去。当然,这个公社幼儿园最终并没有成立起来,我也没有如愿被送去那里。
另一件值得一记的,大概是5岁时候的一件事。记得很清楚,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后来盛行的电磨,家家户户吃的米面,都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来解决,也就是用石碾推米,用石磨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