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浪的脑洞笔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果盘卖。
“海川,你那垂钓场的果盘哪里买的?”
王建党想起果盘还是从垂钓场流传出来的就问道。
“呵呵呵,垂钓场用的果盘你们肯定舍不得用的。”
王海川摇摇头,不是看不起村里人,垂钓场的果盘可是他专门找人定制的,每个盘子几百块,卖水果没必要用这种高档盘子。
“也是,唉,要是镇上那家竹编厂没关门就好了。”
“怎么,竹编厂还卖果盘?”
王海川有些好奇,印象中竹编厂不是卖竹篮子,竹椅,竹席子那些吗?
“对,以前镇上那家竹编厂搞外卖的。”
王建党抽着烟,没事说起这个,零几年的时候,镇上有个老板在外面发财了,回乡开了个竹编厂,他们制作的竹制品主要卖到国外,其中竹编果盘,果盆,果篮就是主打品。
那家竹编厂请的都是周围村中老年篾匠,编制经验很丰富,编出来的竹制品好看耐用,甚至能舀水。
可惜开了三四年因为外卖接不到单,国内又卖不出去就关门了。
现在那些在竹编厂上班的篾匠,老的死了,中年的老了,想要他们帮忙编几个还行,要他们短时间内编几百个肯定不干。
王海川听完心里打起小九九,王家村那边很多老人妇女正没事做呢。
上次王家村的妇女去捡山货,不管背的竹篓,还是挎的篮子,都挺细密的,要是带些竹编图纸过去让他们编制肯定能行。
自己虽然倒腾竹制品赚不了多少钱,但既能解决白石湾需求,又能让那边王家村拿到好处啊。
“大伯,竹编厂关门后,厂里的竹编图纸传出来了吗?”
“咱们村杨老五家就有一套。”王建党笑着看了王海川一眼,以前竹编厂的竹制品除了处理竹子靠机器,其他都是纯手工编制的,编制图纸不是秘密。
近些年有人收图纸尝试过开竹编小厂子,结果都亏本了,纯手工竹编一个工每天最少两百工钱,一天最多编五六个竹制品,编出来的竹制品如果没特殊销售渠道,每个能卖三十多块就顶天了,怎么算都亏本。
王海川让王建党带自己去杨老五家,杨老五家现在也在搞‘渔家菜’,王海川想买竹编图纸,杨老五考虑一下就卖了,反正这图纸他家今后也用不上,还能卖王海川一个人情,再说又不是免费送,还给了一千块钱呢。
把刚买来的竹编图纸放到中型渔船上,王海川在小码头冷冻库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