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2/4页)
老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胡夫人的视眼中。
在整个咸阳都在议论和赞美他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秦国上卿大人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咸阳。
…………
头顶烈日灼灼,宁尘牵着驴走在咸阳官道上。
官道两旁,不少农民已经在农田中插秧农作,背后被烈日灼烧成黑红色,汗水倾洒。
一些稚子孩童跟着农妇,给他们的祖父或是父亲送些水或者饭。
望见宁尘,那些年纪较为幼小的孩童皆有些害怕,而年纪稍大些的望着他的眼中带着好奇。
宁尘也只是看了几眼,并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
等走到偏僻一些的地方,宁尘直接翻身上驴,已经很肥的毛驴不满的叫了一声。
宁尘直接一拳招呼到它头上。
它顿时老实了,乖乖的驮着宁尘朝前而去。
宁尘则在它背上仰头躺下,双手枕在脑后,斗笠盖在脸上,和他刚出宗门时一样。
宁尘则在它背上仰头躺下,双手枕在脑后,斗笠盖在脸上,和他刚出宗门时一样。
毛驴的速度终究没有马快,更何况是这头极肥的毛驴,上午出咸阳,直到晚霞落山,宁尘才遥遥的望见函谷关。
他没有急着在夜里赶路,而是在旁边靠近山林的湖边,架起柴火,捉了只野鸡和两条大白鱼,放在火上烤着,不时拿些带入行李中的佐料撒上去。
宁尘望着从那佐料竹筒中洒下的那种劣质粗盐,微微皱了皱眉头,他想起一件事。
现在的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赋盐之利二十倍于古,盐价昂贵,盐商富累巨万之财,市面上的盐不禁劣且极贵。
这种情况必须要改。
“一是制盐之新法,二是盐税,三是盐价,若是处理得当的话,秦国税收和百姓可皆得利。”
宁尘默默心想道。
“现在煮海所制的盐皆为粗盐,精盐极少,价格极高。吕相国所编写《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说了“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其中大夏之盐,应该就是盐矿中产的精盐。”
“我记得宋朝之时,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和蒸煮之后,可以提纯为精盐。回头找个机会试试。”
宁尘望着面前冒着油光的烤鸡烤鱼心想道。
“盐中的利润极高,现在秦国国内应该也有不少人靠着盐利成为富贾一方的巨富,回头要记得和秦王提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