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山居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空之意。金乃百炼不磨、光明融结之体,用以比喻性体之虚灵。然而性体虽已具备,而命根却未坚固,正所谓“巍巍佛堂,其中无佛”。故而玄奘得小乘之法门,仅仅如同金蝉之空壳而已。必须等到三家相见之后,方能充实命基,成就真金不坏之体,从而得见如来,此乃大乘教法。
观音奉佛旨而来,已于五色锦襴袈裟、九环宝杖二物,显示出佛旨。玄奘受赐,已然接得佛旨,再无剩余之义。袈裟,象征着五行之攒簇;九环,象征着九转之返还,故曰显像化金蝉。不曰度,而曰化,恰似及时之雨施降于一时,种子破土萌发,勃然生发。
下文之三徒,即三家相见,乃是药物;八十一难,即九九返还,乃是火候。夫五行之情状,九转之神灵,原本就变幻无定,不可测度。俱是真实妙相,庸常至理,其中勇猛精进、防危虑险,以及一切法度细微之旨,无不完备具备。夙有仙骨者,若能熟读此书,察识其中之奥妙,即如真人之亲授的旨,而锦襴袈裟、九环宝杖之至宝,可当身披手执。
然而玄奘必得三徒,而后方能拜见如来,其义理易于明白。三徒已然了悟长生之道,命根坚固,自是万劫不坏,何以反而以玄奘为师呢?此说甚难理解通晓。盖因仙佛同道:佛曰“丈六金身”,仙曰“修成二人”,俱是从有为而至于无为。了命而不了性,就如宝镜不磨而无光,并非有为之真空;了性而不了命,就如筑室无基而安柱,乃是无为之空寂。故而有为者,必见性明心,而后方能超脱五行,此乃三徒之皈依佛法之缘由。
无为者,必攒簇五行,而后方能超凡入圣,此乃玄奘之收伏三徒之意义。三徒尚未尽得无为之妙,而玄奘有之,故以玄奘为师。玄奘尚未尽得有为之妙,而三徒有之,故教三徒以为徒。师徒合为一体,便是金丹大道,无上至真之大乘教法。直到登上无底船脱壳之后。
唐僧出现,悟空修炼过程中再次更换鼎炉为唐僧,意义重大。唐僧作为新鼎炉,为后续的修炼提供了关键的场所。在这个鼎炉中,可实现龙虎交媾、金木交媾,进而三家相会结婴儿。
猪八戒被称作水,水生木,为木母。沙僧为土,称刀圭和黄婆。唐僧的鼎炉作用如同反应器皿,为修炼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沙僧在此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调和八戒和悟空。八戒、猴子和小白龙在沙僧的调配下,于唐僧这个反应器皿中进行修炼,最终结丹。
这一过程体现了丹道修炼中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和配合。水、木、土等元素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合理的调配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