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山居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激地看着伯钦,他知道,这位猎人的善良和勇气,将会成为他西行路上的宝贵财富。他们在篝火旁交谈了很久,直到夜深人静,才各自安睡。
第二天,伯钦带着玄奘穿越了双叉岭,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原。在这里,伯钦停下了脚步,他对玄奘说:“法师,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前方的路,你需要独自前行。但请记住,无论何时,佛法的力量都会与你同在。”
玄奘与伯钦告别,他的身影在平原上渐渐远去,而伯钦则站在岭上,目送着这位法师的离去。玄奘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段旅程虽然只是西行路上的一小段,但却给了他无尽的力量和勇气。最终要达到完全忘却的境界;始终如此,历经万劫也不会被破坏。
人心惟危。庄子曾言:“愤骄而不可系者,其惟人心乎!”这里所说的“危”以及“愤骄”,深刻地揭示了人心的险恶。五子之歌中提到“若朽索之驭六马”,这里以六马比喻人心。然而,驾驭马匹在于马笼头和缰绳,驾驭人心则在于心存敬畏。敬畏之心,是圣人能够善始善终的关键所在。所以,修行学道之人,在迈出家门的第一步功夫,全在于控制和驾驭人心的险恶,以免落入其陷阱之中。
此回乃是三藏西游的第一步,众僧议论纷纷,确定西行的主旨,都说此路艰难。三藏说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有人说这两句话便涵盖了全部的宗旨,再没有其他剩余的了。唉!如果将人心认作道心,那就是把心认作道,把假的认作真的,这是大错特错啊!殊不知此心种种皆为魔,务必斩灭除根,关键在于要坚强刚断而已。如果心灭就已经涵盖了全部宗旨,那又何必再前往西方求取大乘真经呢?这便是肉眼凡胎的愚迷之人,不识活佛真形有丈六金身的奇妙之处。就如同出门走到山河边界,却错走了路径,忽然失足跌落坑坎之中。篇中已经明显地演绎了出来,所以“心生”“魔生”这两句话,不过是指出人心的险恶,教导人们首先从这里下手,作为起脚之地罢了。
三藏心中的疑虑和二心便是陷阱,心中慌乱便是老虎出现。人心犹如老虎,老虎陷害人与人心陷害人没有区别,陷入心之陷阱与陷入虎穴又有何不同呢!何以见得呢?结尾的诗中说:“南山白额王。”南方为离卦,对应丙火,丙火长生在寅,为寅将军,这明显是指出寅将军就是人心。又怕世人不识,便衬托出熊、特二魔来加以证明。熊属火,是从寅中所生;特属土,是从丙中所生。魔王说:“自送上门来。”这总体形容了人心自陷的险恶。然而人心险在有二心,而不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