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艺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出现基因缺陷导致的不孕不育。
而在水稻之中,雄性不育株诞生的概率是五万分之一。
另外要分辨雄性不育水稻,得要借助放大镜挨个仔细观察细小的稻花中,更为细小的花药上是否生长了花粉。
这意味着要在茫茫稻田中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如同大海捞针。
尤其这个寻找过程只能在水稻花期时进行,而水稻一季的花期只有五到十天。
这让原本就如同大海捞针的难度,还被加上了一道极为紧迫的期限。
而袁隆平能够得到的帮助非常少。
因为他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与支持。
在当时,国际上普遍权威的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难度大,大规模杂交更是被认为几乎不可能。
甚至有观点因此提出了,要想借助杂交技术使国家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脱离饥饿,只有放弃水稻杂交,将研究工作和资金放在异花授粉的玉米上。
在这样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环境下,袁隆平只能极力争取让自己的研究能够继续下去。
最终争取到的支持依然少得可怜。
理解他,并帮助他一起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只有两个人,李必湖和尹华奇,这两个人还都是袁隆平的学生。
在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期间,还正处在六十年代国家极端困难的时期。
他们与袁隆平一起,在尤为艰苦的条件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雄性不育株。
为了能看得仔细,他们每天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拿着15倍放大镜,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
历时两年多,在检查了十几万株稻穗后,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
并经过培育,的确如预想的那般既能遗传其它水稻的优良形状,部分一代杂交种又继承了不育特征,使得后续大规模杂交计划可以进行。
此后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
多年时间里,袁隆平不断借助不育稻培育出众多性状优良的稻种。
后又将这些优良稻种经过多代培育,使之保持性状,再将这些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稻种继续杂交,优中选优。
经过长达二十五年的漫长努力后,于公元2020年,实现了部分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亩产突破了2400斤。
不过超级稻口感比较一般,在粮食充裕的情况下,同时也是为了超级稻的战略保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