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擒贼先擒王 (第1/3页)
北北冲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先登,最先登上城头者。
命令百姓为先登,就是为了消耗守城方的实力。
与那日西凉兵的所为何其相似。
“这支鲜卑骑兵不过千余人,然其沿途抓来的百姓,已有四五千之众。”
这些百姓,大多为秦郡治下的普通良民。
谢蕴听懂张清的话中意——
古代骑兵的优势,是其在战场上的机动性。
而攻城,却需要大量人力与器械。
这支鲜卑骑兵,大概真是个临时团,谢蕴放眼望去,没发现投石机,也没有云梯车,目光逡巡一圈,只找到十来架长梯,那做工粗糙得,一看就是这两日赶制出来的。
除此之外,也就两根用来撞击城门的粗木头。
若是雒京那种大城池,自然不会将这样的攻城配置放在眼里。
然而,岷县的城墙没那么高,也没那么坚不可摧。
一旦鲜卑骑兵采用人海战来攻城,守城方必定面对不小的压力,而作为人海战的主力军,即使那些百姓都死在这里,对鲜卑骑兵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他们甚至可以驱赶来更多的百姓作先登。
“贤侄可知秦郡为何会没挡住秦胡与鲜卑人?”
张清不会无缘无故与她提这个话题。
谢蕴转头,再次望向城外,那些百姓已在百米之内。
一身铠甲大氅的张清也在注视城下:“秦郡的军司马驻守太丘县,却在鲜卑人携百姓攻城之际,对充当先登的百姓心生了怜悯。”
那位军司马试图解救爬上城头的百姓。
然而,百姓并非令行禁止的兵卒,当他们哭喊着翻过城墙这道防线,也为紧随而来的鲜卑骑兵撕开了一道口子。
有秦郡这样的教训在前,张清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毕先生信中说,贤侄曾于雒京城外救下被西凉铁骑驱赶的一众百姓。”
谢蕴从张清话里听出了一丝顾虑。
随后——
她的第六感得到证实。
张清开口说,这场守城战无需她出力。
“鲜卑人携带的粮草必然不多了,才会着急拿下岷县。”张清既已知谢蕴善骑射,还力能扛鼎,也做出相应的安排,不再将他视作寻常小儿:“若此战不败,今夜子时,贤侄可愿与丁阳领兵出城一趟?”
丁阳,正是张清身边那个曲军侯。
而张清准备做的,是派骑兵去烧掉鲜卑人的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