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1/9页)
武和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完耿民的情况介绍,严鸽二话没说,通知局里给她调来一部民用牌照车,下午随耿民进山。
耿民指路,严鸽亲自驾驶北京吉普,很快驶进了金岛大猇峪的山道。
坑洼不平的路面像刚刚经历过战争,弹坑似的水洼积满了乳白色的汞水,车子经过时能没下大半个轮子,溅起半人高的水花;一股一股的淘金废水像毒液一样漫无目的地流淌、侵蚀、裂解着路基,又汇成浑浊的溪流,注入峪岔的河道里。迎面而来的卡车装载着堆集如山的矿石,东摇西歪,活像一个个酩酊醉汉。严鸽注意到,在这最颠簸的路段上,有着不少老人和孩子在路边守候着,他们背着篓子,提着扫把,等待车上的矿石掉落下来,便蜂拥而上,一扫而光。不远的地方就有人在路边收购矿石,偌大的白灰字标明着矿石的价格。
有人骑着马从坡道下来,耿民说这就是驮金矿的马帮。骑在马背上的精壮汉子,个个裸露着被风吹日晒成紫红色的皮肤,每人手中的缰绳都牵着身后的六七匹骡马,每匹牲口脊背上都架着双斗的矿石箩筐,牲畜们不停地喷着响鼻,浑身冒着雾状的汗气,颈下响着清脆的铃声。
峪道深处,道路两边全是灰白色的矿渣。绿树的掩映和遮盖下,隐约可见不少用红砖垒起的简易工棚,棚顶用石棉扎和油毛毡搭建。那就是挖金矿工们的居所。严鸽发现,这样简陋的生存环境里,竟也有发廊、录像放映室和歌舞厅,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出没其间,成了矿渣与绿树之中的一道风景。
间或有矿工从山顶上背矿下来,背篓中满是矿石,由于头上的安全帽压得很低,只能见到他们干瘦结实的脊背和腿部暴突的筋腱。他们随身穿带着三件物品:手电筒、胶靴和一把T形木棍,这根木棍一来用它探路,二来歇脚时用来支撑筐篓的底部,这样不仅解乏,还不用卸肩,靠在山道或墙边就可休息。耿民说,这些矿工要把矿石背到十几里外的选场,在那里,把矿石研磨加工成金精粉,然后再送炼金厂铸冶金锭。一天下来矿工能挣上几十元钱,可老板们打上好的坑口,一天就可以有十几万元的进账。这些矿工都是从外省贫困地区来的农民,有的在这里已经打了十几年工,挣的钱舍不得花寄回去养家糊口。遇到工伤死了人,赔上个万儿千元就打发了。矿工们根本没有人身保险,也不会跟矿上打官司。
严鸽注意地问,听说几年前矿上出了透水事故,有工人死在里边,有这么回事吗?耿民咽了口唾沫,半天没有做声。
眼前出现一座高约上百米的废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