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生意兴隆认老乡 (第3/5页)
福寿山下一书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了。此期间除了赶路,就是为生意奔忙,父子们倒是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漫长。但耿老爹想到,离家之前曾经告诉过妻子,等到爷儿四个的生活稳定下来后,就会想办法捎书信回家来。如今,眼见的已经在这里落下根儿来,是应该写一封书信托人捎回家了。但在当时,要想把书信顺利地送达家里绝非易事,必须有同乡熟人帮助捎带才行。于是,耿老爹四处打听终于获知,老家西北邻县郡境界内的张家庄,有一位姓张的老乡也在汉口镇上与人合伙做日杂店的生意,并且该老乡准备很快就回老家看望家小了。耿老爹喜出望外,赶快修得书信一封。当日晚饭后,他就带上耿正兄妹三人一起出门儿了。
父子四人先在镇上最大的食品铺子里称了二斤上好的点心,然后专程上张老乡的住所拜访去了。双方互道姓名认了老乡并问了年庚之后,方知这位张氏老乡还大耿老爹一岁呢。两人当下就以兄弟相称,甚是投缘儿。
耿老爹又将耿正兄妹仨挨个儿介绍给这位张老乡。三人都向张伯伯问了好,道了谢。
原来,这位张老乡的老家也在相邻县界的边儿上,所以,“三六九镇”与张家庄之间相距只有二十五里远的路程。俗话说“人不亲土亲”,老乡俩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越谈越投机。
叙了一会儿话后,耿老爹从怀里拿出书信,对张老乡说:“听说张兄近日准备回归故里看望高堂和妻儿。请回家后一定抽时间辛苦一趟,帮我把这封书信送到我婆姨郭氏的手里。我家的住址和我的名字,我已经详细地写在信封上了。唉,我们走的时候,我的小女儿耿兰才只有四岁,还不大记事儿呢。等到我们十年八载的回去了,只怕早就不认得我这个爹了哇!”
人常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话实在不假。这位张老乡对于耿老爹思念妻儿的心情恰是感同身受,而耿老爹家中的妻子对于出门人的挂念他又何尝不能理解呢!于是,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耿老爹的请求,说:“唉,出门在外的不容易啊!家中弟妹也一定在日夜牵挂着你们父子四个呢。莫说是来回只有五十里路,就是再远一些,我也一定帮你送到,只管放心就是了。送到以后,我让弟妹也修一封家书,待我返回来的时候再给你们带回来!”
耿老爹感激地说:“那感情好啊!我开的‘耿记粮油零售店’就在镇西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一个带有小后院儿的临街两层小楼,上面两间我们父子四个人住,下面两间是店铺。”
张老乡说:“哦,那一片儿我很熟悉的。待十一月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