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和星海光来相识的故事没什么意思,老套且毫无新意。
乏善可陈,围绕着我的人生展开的讨论最后总会剩下这四个字。不太精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方面,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就如同我知道电车卧轨自杀之后家属需要支付铁道公司多少赔偿金,有一段时间我记录过不同事例的跟踪报道;另一方面,我又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只能不停质问自己,根据阅读、思考、经历、体验、观察去挨个检验,从一团乱七八糟的毛线球中拆出我不想要的那一截。
在遇见星海光来前,我已然学会不凭借别人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倘若我是一只水母,为自己不能爬树而感到绝望实在是很愚蠢。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的我为什么仍然软弱无力?因为在尺量之前,我首先被放在了一个坐标系上,这个坐标名为「他人的期待」。我并不是要说有人逼迫我、限制了我的力量,事情的实情是这样的——没有人能剥夺我选择的自由,是年少的我不敢拿出魄力去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把为自己生命做决定的权力让渡给了他人。
佛陀放弃修苦行,接受了一个少女供奉的乳糜,在菩提树之下静坐七天七夜终于证悟成佛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众生悉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我并不信神佛妖魔鬼怪,我阅读宗教书籍就如阅读数百数千年前写下的自我开发类书籍。它们没什么不同,同样具备敛财、欺骗、洗脑的属性。我之所以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自然是因为我看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书,这些文字,这些教义,这些说教,它们纷纷在打造一种信念体系,教你去学习不要为其他信念体系所奴役。冷眼旁观它们隔空对喊的刀光剑影,着实有趣。过了一段时间,我腻了,腻烦主要源自恐慌——看得太多了,我分辨不出什么是别人告诉我的,什么是我被要求的,什么是内心渴望的了。
我对自身的了解就像人类对宇宙的了解一样少。在此种情况下,只活一次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人显得太接近于神明了:她/他是有前世作对比,还是有来生加以修正,亦或是见过太多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的每一生?
接近于神明,却不是神,所以我没有用“祂”来指代;她/他尚且仍是人,但在她/他谛听体内的声音的瞬间,拥有全知之眼的神明附着于血肉之躯。我们一般称呼这种人为神之子。
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我是个凡人;而星海光来也是个人,他的非凡之处在于,有时候,他也会是神明的孩子。
起初,对于“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