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簌簌飘落,天地间蒙了层白。
银装素裹之下,应天城一扫往日蒙尘灰霭,变得清奇秀净起来,而城中四下响起的烟花爆竹,又给这份洁白添了些火红。
盛雪便是寒冬,火红烟花意味着节庆。
这是洪武十一年的最后一晚,大年除夕夜。
自穿越而来,陆羽已经历四次春节,但没有哪一次,比今年更加热闹。
今年多了两个孩子,一向冷清的陆府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徐妙云初为人母,自是双眼离不开孩子,一整晚都抱着孩子亲昵温存,好不关爱,便连小鼻涕一众,也升格做了哥哥姐姐,一直都围在孩子周旁,逗笑哄乐。
反倒是陆羽,从前一直是这陆府的中心,今日却受了冷落,只能在旁做起打下手的活儿来,但陆羽乐此不疲。
初为人父的喜悦,给这场除夕盛宴赋予了别样意义,他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一场喧嚣过后,新年钟声响起。
洪武朝第十二个年头,终于到来。
如往年一般,新是一年从元旦大朝会开始,依旧是各类表演,各国使节上朝觐见,彰显大明风华。
满朝文武自然都悉数到场,盛装贺庆。
照说,这表演和朝见,都是伎伶和各国使节的事,朝臣们所要做的,便是站在一旁观看盛典,偶尔拍几下掌,喊几句“大明威武”之类的。
不用处理朝政,这元旦朝会理当比平日的朝会更轻松自在些。
但实际不然,虽清闲无事,可这元旦朝会比平日的朝会耗时要久得多,站在殿中干眼看着,也着实耗费精力。
自早上入宫,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时,表演才宣告结束。
众朝臣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
好在,众人的苦熬不是白等,因为在这朝会之后,还有元旦晚宴。
到了晚宴,饿了一天的肚子就能得到犒劳。
因此,在这表演结束后,众朝臣早急不可耐,就等着朱元璋宣布退朝了。
可是,今年的元旦朝会似乎不大一样。
往年表演后,朱天子就该布置晚宴之事,绝不会再谈公事,可今年,朱天子破天荒地说起政事来。
“诸位爱卿莫急,今日元旦大朝会,咱有件大事要宣布!”
天子开了口,朝臣们再是不情愿,也得老实等着。
朱元璋继续道:“自洪武八年,牛痘研制成功后,百姓都开始接种牛痘,此后天花疫症频发乱象终得遏止,此乃国朝幸事,乃我大明百姓之福,然而,牛痘接种之事,进展极慢,直至今日洪武十二年,我大明仍有大部分百姓未能接种牛痘。”
在场众人都是权贵名望,自然早都接种过牛痘,也都清楚这牛痘的好处。
众人连连点头,应和之下,朱元璋继续道:“究其原因,乃是太医院大夫太少,根本忙不过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最后排,不少人嘀咕起来:“难怪我说今日元旦朝会,陛下怎将那群太医院令给召了过来,敢情他早就筹谋好了此事。”
太医院上下,以院正陈君佐为首,一众医官全都躬身站在最后。
此刻,除陈君佐外,众医官还不知内情,骤听天子提及自己,自然紧张得脸色煞白。
可下一秒,他们的脸色,就由白转红。
因为朱天子宣布了一件大事:“咱决定,自今日起,太医院升格为皇医寺,专管天下医药诸事!”
只听这皇医寺名号,就比原先的太医院高调得多。
朱元璋随即朝旁一挥手,云奇拿出圣旨,照旨宣读。
“皇医寺设寺卿一人,正四品。少卿两人,从四品。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二人,正七品。总太医、防疫、药局、医学、军医五署。”
“其中,太医署由原太医院改制,除负责皇室及王公大臣的医诊外,还负责整理古今名医医案、收集天下应效药方,并编录成书。同时检验天下药方,品其药效,去伪存真,择其善者传授州县,令医者依方用药。”
“防疫署,负责监控全国疫情状况,制定防疫抗疫计策,统筹指挥全国防疫事宜,并措置防疫药物,惠及受疫百姓。”
“药局署,负责统管全国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自宋有之,是官方创办的药房,专为贫民百姓提供免费诊断及廉价药剂,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救济。
朱元璋早在洪武三年就曾下令,命天下州府县开设惠民药局,免费救治贫困百姓疾患,每局选设医官提领,于医户选取内、外科医师各一名坐馆。
至于药局最重要的药材来源,则依朱天子素来的做派,由药材出产地以课税形式供给。
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只可惜他太高估了大明的国库,这惠民药局消耗巨大,国库根本负担不起,最后惠民药局渐渐成了摆设。
而此次设立药局署,正是对这惠民药局做一次修正,想让这惠及天下百姓的德政,发挥其应有作用。
“医学署,统管地方府县医学,此医学署乃是地方官府的下属公署,由医官带领本地郎中习读医书、修合药饵,医治地方官吏及一应军民、狱囚人等疾病。”
“军医署,负责为我大明兵伍培养输送军医,管理军医。”
听云奇宣读完圣旨,殿中所有人都傻眼了。
看来天子对这皇医寺很是重视啊,其规格及人员配置,完全可算是朝廷重衙。
而太医院众人,自是举双手赞同。
从前,他们这些医官只是介乎官与吏之间的存在,压根谈不上什么地位。
可自今日过后,皇医寺能与大理寺、太常寺这样的朝堂重衙平起平坐,他们这些医官,也就摇身一变,成了朝堂重臣了。
地位飞涨,岂不叫人兴奋?
兴奋之下,诸医官连腰板都挺直了,个个一脸喜意,彼此拱手庆贺。
但是,就在这欢天喜地的时刻,却有人跳了出来反对:“陛下,新建衙署,需呈报中书,经各衙参思公议之后,方能决断,这皇医寺建衙,只怕不合流程!”
大明朝共有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平日负责司法礼仪、外交接待。
这几大机构,在明廷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整个大明朝堂,除了三省六部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