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匠籍如奴籍(2 / 2)

🎁美女直播

陆羽没有开口询问理由,只能静默站在一旁,等候下文。

朱元璋又叹口气,继续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整个大明朝有那么多不公坎坷,总有人蒙冤受委屈,咱不能叫事事都尽如人意,不可能叫人人都满意,有些人、有些事,势必要作必要的牺牲!”

朱元璋的话,若站在他的角度,倒也没错,可陆羽历经两世,所看所想自然要深远得多,朱元璋所谓“必要的牺牲”,当真必要吗?

若真是为了天下安定,倒还说得过理,可若只是为你朱家、乃至上层阶级的享乐呢?

君不见,多少匠人拿着微薄薪俸,操劳一生,为的只是王公大臣能住上更华美的房舍。

他们辛苦创造的价值被无端克扣,最终没有落到真正的百姓手里,却反被这些“上层人士”中饱私囊。

这些想法憋在胸中,陆羽多想直抒胸臆,痛斥出声,可他没有,拱了拱手,陆羽面无表情,沉声应道:“臣知道了!”

有了家庭和孩子,他再不是从前那般意气用事的人了,说话做事都得三思而行。

照说陆羽的回答,已该是他朱天子期待中的答案。

可此刻朱元璋的反应,似是有些失落。

愣了片刻,略有失望地看了眼陆羽,朱元璋有些怅然若失,最终挥了挥手,低声道:“你也退下吧!”

陆羽如释重负,当即抱拳退下。

朱天子这才仰面望天,重重叹了口气。

“陆羽啊陆羽,怎么连你也变了?咱倒有点想念起当初那个直言不讳,敢当面顶嘴的你了……”

……

自听了赵三的遭遇,朱标对天下工匠深感同情,他亟盼能为工匠们做点什么,因此对朱元璋交代的任务格外上心。

当真如先前约定,他并没有请教他人,而是自己闷起头来冥思苦想。

一连想了三天,倒也真想出个对策,他立马将这对策具折呈奏,亲自递到了武英殿里。

“收徒?”

武英殿中,朱元璋看着那封奏折,一脸迷惑。

朱标连连点头,拱手道:“父皇往下看,儿臣所谓收徒之计,正是解决匠人流失的最佳良策。”

不待朱元璋自己阅看,他干脆口述讲解:“只要工匠们收徒授艺,待他们能教出一个足以取代他们的徒弟,便可放良还籍。”

朱标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匠籍之人能找到取代自己的工匠,便能还籍,待下一届工匠继续收徒还籍,再无限循环下去。

这样做,既能保证朝廷有工匠可用,又能保证工匠技艺不会失传,同时,还给天下工匠一个重获自由的机会。

朱标对这计策引以为傲,他以为朱元璋看过之后,定会大加赞赏,可事实上,朱天子似不为所动,而是问道:“倘若世人都不愿拜师学艺呢?”

匠籍低贱,天下匠人都亟盼逃离,又岂会有人愿意再入泥沼?

“父皇太过于想当然了,世间总有活不下去的贫苦百姓,到时候入这匠籍,没有自由,总比当流民饿死在外面强,而且这样也能解决一部分流民问题。”朱标显然早就考虑好了这些问题,当即说道。

实际上朱标这个“循环往复”的计策,本质上依旧还是想要白嫖工匠,只不过把这些工匠子孙的苦楚转移到了徒弟身上,这也没办法,朱标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人,他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他这个办法但也让那些工匠有了放籍的曙光。

“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看看这个吧!”说完,朱元璋从桌案上翻出另一份奏折,递了过来道。

“这是……”朱标稍有错愕。

朱元璋冷哼一声,面色略有不忿道:“这是陆羽那小子送来的!”

朱标一惊,忙伸手接了过来。

朱元璋却还在冷声抱怨:“这小子,当日没与咱顶嘴,可隔了一天,终还是送来奏折反驳陈辞,哼!就知道这小子没那么容易驯服!”

嘴上虽在抱怨,可朱天子脸上神情半嗔半怨,并非动了真怒。

朱标打开细看,入眼便看到“废除匠籍,有助革新技艺、发展工事”之类的词儿,显然,陆羽给出的破解之道,要来得更干脆彻底。

再往下看,只见陆羽侃侃而谈道:“当下匠籍地位过低,影响工匠积极性,导致朝廷工事效率极低,况且,朝廷建造工事中,真正拿主意的多是管理官吏,这些官吏只关心乌纱官途,压根不顾工事是否完备。”

“工匠即便有心卖命,抑或有了革新创举,也无处施展,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我大明工艺革新,导致匠艺越发陈旧落后。”

“例如火器,我大明火器威力极强,技艺水准绝不落后于西方诸夷,可就因匠人低贱,未有人重视技术革新,导致西方火器日益精进,而我泱泱中华故步自封,最终沦陷于西方的火枪火炮之下。”

“要想维持我天朝上国地位,必须重视技术革新,不断发展科学与技艺,而这一切,就必须要调动工匠的积极性,促进革新创举!”

铺垫了这么多,无非是强调革新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废除匠籍的意义。

看到这里,朱标大为震惊道:“这匠艺革新,当真有如此重要吗?”

朱元璋显然是经过一段思想斗争,他虽嘴角微拉,有些不大情愿,但仍是点头承认道:“陆小子在这方面,确有其独到见解,就拿那热气球来看,他所谓革新,的确能助我大明增强国力。”

热气球的问世,能帮助明军更轻松地平定残元,而陆羽所谓“匠艺革新”,未必不能起到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