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美女直播

地址来自于波兰华沙第三骑兵团,署名伊利亚·布拉金斯基。

前一秒的时间已然随着纸页的沙沙声而静止,后一秒天旋地转,耳边的声音远去,目光落在用蓝黑色墨水撰写的俄文上,他感到自己的身子变得轻飘飘的,伸手就能触碰到那人微凉的指尖……

王耀疯了似地一下子拆开所有的信,恨不得一双眼睛同时把它们全看了。

第一封信,伊利亚讲了自己立了个不大不小的战功,后来又被分配到华沙驻军,因一些尖锐独到的军事见解被一个姓乌里扬诺夫的上尉赏识,开始正式参与到武器设计与一部分军事行动的决策当中。

第二封信的末尾,提到了他对王耀的思念,那情话还有些含羞带涩一从第三封信开始,信中再无丰功伟绩与天地景色,只有关于他们彼此的文字一

“我想和你在一起,在某个没有战火的遥远的小镇,共享人生此后所有无尽的黄昏,让小屋的窗口长满大朵玫瑰,我来做爱情的园丁。你可以尽情地弹琴吹笛,在只属于我们的山岗上……”

那是茨维塔耶娃的诗,王耀在心中默读着那些字句,泪水慢慢模糊了视线,他用袖口擦拭着眼泪,肩膀不住地抖动着,双手颤抖着打开最后一封,也是时间最近的一封,上面写着——

“你曾经的生命中,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发生了许许多多重要的事,但这一次的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你将与我重逢。”

自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开始,苏联政府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五千人。

苏联的那些援助在今后的历史文献中都会被以一个个冷漠的数字的方式记载下来,成为泛黄的书页中不起眼的几滴墨水,或是群星般庞大的计算机运行数据中小小的一颗,在世界文明的历史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却渺小。

它们也会成为经历过抗战的老人干瘪缺牙的口中的一段充满感恩的回忆,然后当他们一个个故去后,那个独属于中苏友好的时代也就随着这些老人的棺椁一同埋葬了。

援助中每一个战士,每一架飞机,每一只枪,对当年的王耀来说都是雪夜中的一枚火炭,沙漠中的一捧甘泉,尽管苏联的野心昭昭人人皆知——但王耀知道这始终都是他们两厢情愿的事情。

即使那头巨熊披着美好的外衣下的野心张牙舞爪,甚至一次次伸出猩红的舌头,对着王耀盘算着从哪下口比较好;即使与他相处步步为营,每一次贴近他的温暖,对他表达衷心的感恩时王耀都如履薄冰,但这样不纯粹的爱情他却甘之如饴。

中国人民过去二十多年了,依旧对这样的伟大的友谊感激着。

当苏联崩溃后,除了苏联人民以外,对这个伟大国家的坍塌感到最悲伤的还是中国人民,他们还是会在遥远的南方唱着《红梅花儿开》,拉着手风琴演奏着《喀秋莎》,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