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第3/4页)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爵—秩二元体制”的提法只是简而言之,秦汉等级秩序还有更多松散粗疏之处。在管理高低不同、职事不同、身份不同的各色官职与人员时,各种等级安排疏离错杂,缺乏一元性、整体性和精致性。好比刚刚结合起来的一伙创业者,虽已采用了公司的职称头衔,但亲朋旧友同学战友之类关系又搀杂其中,谁大谁小、什么事谁说了算,还不是很确定的;还不像历时悠久的大公司那样,等级清晰而秩序井然。但随“帝国公司”的不断发展,随新式行政吏员的逐渐“官僚化”、并向一个“官僚阶级”演化,“爵—秩体制”的“二元性”,还有各种位阶间的散漫关系,就逐渐发生变化。以魏晋官品的出现为标志,传统官阶制初步进化为一种多序列组成的、充分一元化了的“官本位”体制。简言之,周代的“爵本位”体制,经由秦汉具有二元性的“爵—秩体制”,再逐渐进化为一元性的“官本位”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权责、俸禄、资格、特权、礼遇的配置方式,“贵—贱”、“士—吏”、“文—武”方面的相关安排,“君—臣”、“官—官”、“官—民”的等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
综上所述,这份研究将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是由《秩律》引发的若干秩级考证,第二是对中国官阶研究框架的理论思考,第三对秦汉帝国品位结构及其变化的阐述。第一项内容相当琐屑,我想不会有很多读者关心那些繁杂的细节,为了阅读方便,我把本书分成了两大部分:后两项内容放在“上编”部分,对《秩律》的细节考证置于“下编”;而由《秩律》考证所引发的较重大论题,则在上编中提供综述。也就是说,有些论题将同时出现于“上编”与“下编”,如战国秦汉禄秩序列的伸展问题,“比秩”问题,“宦皇帝者”问题;但“上编”重在阐述分析,“下编”则为“上编”的阐述提供细节考证作为基础。这样,无须了解细节的读者,就可以免去阅读“下编”时的琐细之感了。最后还须说明,本书的叙述有时会有一些跳跃性。因为本书相当于《品位与职位》一书的续篇,《品位与职位》中业已阐明的论点,本书往往予以简化。由此造成的跳跃感,只要读者同时参考《品位与职位》,问题就不大了。
本书的写作拖得比较久。下编部分完成较早。曾以此申请了一个科研项目,题为“秦汉官阶制与早期帝国官僚等级结构研究”。但中间一度被冕服问题吸引,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承担项目的不便之处,是把人套住了,与学术兴趣的随时转移相冲突;好的地方是有压力,到期就得“交货”。眼看不“交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