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玘传》记其举秀才为议郎,后石冰起兵扬州,周玘结众讨平之,又“散众还家”;同书《夏方传》:“州举秀才,还家”;同书《成帝纪》:“宁州秀才庞遗起义兵,攻李雄将任回、李谦等”;同书《陶侃传》记交州秀才刘沈与杜弘等在广州谋反,为陶侃擒杀;同书《苏峻传》:“年十八,举孝廉,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是周玘、夏方、庞遗、刘沈、苏峻等,皆举秀孝而家居者。大约亦是因为“累年不调”,故以“散郎”还家闲居。
至于能由“散郎”迁调为实职者,所得之官亦因身家背景而颇有差别。下面我们对应秀孝之举者经“散郎”所调之官加以统计,以资参考。在统计中,如史传明记除拜“散郎”事,则将拜郎后所见之第一官计入;如未记拜郎事,则推定为史传省略,并以应举后所见之第一官职酌情计入。
两晋孝廉之迁调可资参考者26例。其情况略如表9—4:
表9—4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4/1-200604030JE56.jpg" />
从以上统计看,孝廉郎所迁调之职大部分为七、八品官。其中县令长占到30.8%,近于三分之一,可见孝廉为县令长的重要来源。又《华阳国志》别载巴蜀之晋孝廉18例,其任用可考者12例,有2例分别为王国中尉及平西参军,其余10例则均为县令,占83.3%,更可证明上述结论。余者,魏太学博士五品,晋不明,估计晋之太常博士亦五品;公府长史、司马在六品,估计丞相西阁祭酒亦在六品。五、六品官约占23%,其余县令长及其他七、八品官约占77%。
两晋秀才迁调可考者约31例,情况略如表9—5:
表9—5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4/1-200604030JB01.jpg" />
其中,如把公府祭酒推定为六品,则调为五、六品官者共8例,占25.9%,略高于孝廉;县令长及其他七、八品官占74.1%,略低于孝廉。秀才之任用,较孝廉略优。又县之令长占29.0%,可见秀才与孝廉一样,也是县令长之重要来源。
下面观察秀孝在仕途上所达到的最高官品。前举秀孝合计57例,又孝廉苏峻、秀才张髦举后直接迁调之官不明,但此后之官居可知;又秀才谷俭仕止于中郎,孝廉汜腾;任旭仕止于郎中。将这5例补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