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察举的低落 (第4/12页)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指间小说网www.zhijianboo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由前面的统计又可看到,西晋时察举一途之中,下层士人之比例有较大增加。如不考虑蜀吴人士,则高官贵戚子弟、中级官僚子弟和下层士人比例分别为24.2%、29.7%、46.1%,下层士人几占半数。可见,此期察举一途中容纳了相当一批普通士人。
就史传所记,如光逸为博昌小吏,后得举孝廉;马隆史称其“出贫贱”,州举“才堪良将”,至东羌校尉;易雄“少为县吏,自念卑贱,无由自达,乃脱帻挂县门而去”,后仕郡为主簿,举孝廉;赵至父为士伍,辽西举计吏,后又举良吏;李含为“寒门少年”,陇西、始平两郡并举孝廉,后又举秀才;陈 身家“孤寒”,元康中郡举孝廉;熊远之祖为石崇苍头,本人仕县为功曹,后举孝廉又举秀才;苏峻为史称“单家”,得举孝廉;陶侃被视为“小人”、“寒宦”,亦为孝廉;陈敏得举廉吏,被斥为“七第顽冗,六品下才”。又如《太平广记》卷三一八引《异苑》:“并州祭酒桓回,以刘聪建元三年,于途遇一老父,问之云,有乐工成凭今何职?我与其人有旧,为致清谈,得察孝廉。”是以乐工之低贱亦得举孝廉。又如秀孝吴甫、杨旌、许孜、赵君平、董养、董联、刘沈等,既非名族,史传中其父祖又默默无闻,都当为下层士人,然而他们都得以察举秀孝。
作为对比,西晋时代那些煊赫无比的高门权贵,其子弟却很少由察举入仕。表9—3中可见西晋应察举者家族有居四品以上官位者,仅占16.8%,约六分之一。而且这其中仍有一部分够不上当朝最大的权贵,或一流高门。其家族在当时居于权势中心者,仅司徒温羡从子秀才温峤,中书监卢钦子秀才卢谌,差可拟之。琅邪王衍被举“奇才可以安边”,乃特例,而且他并不接受。那些最大的权势者,例如《晋书》所称晋初“攀云附翼”之八公太宰司马孚、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司马望、司徒何曾、司空荀 、大司马石苞、大将军陈骞,以及司空裴喜,司徒王浑、王戎,尚书令贾充,录尚书事王沈等,其家族子弟皆不由察举入仕,偶尔得举亦不应不就。
由之可见,西晋时代,高门权贵子弟由察举入仕者,比例有明显减少,下层士人却有相当增加,同时又有一批蜀吴人士由之入仕,后两类人物合计占62.6%,就是说在官僚士族的眼中,察举之地位和吸引力,已颇为下降了。
这种变化之原因,当然是由于九品中正制与清官入仕迁转之途,为高门权贵子弟别辟了入仕捷径所致。步入察举一途者虽然也有高官士族,但同时又有大量下层普通士人甚